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2日 星期三

    “中国恐惧症”:

    蒙不了世界 带偏了美国

    作者:刁大明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2日 15版)

        【鸣 镝】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家迎来了高速且持续的经济增长,为全球繁荣注入了新动力。相应地,美国等西方国家却由于自身的结构性矛盾,出现民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等各种挑战。在此大背景下,美国某些政客加速了所谓“大国博弈”的战略转向,刻意将中国塑造为所谓“威胁”,并企图以此整合国内极化乃至碎片化的政治局面,推脱自身回应美国民意失败的责任。患上“中国恐惧症”的美国政客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却无异于饮鸩止渴,对中美、对世界有百害而无一利,必然又是美国某些人损人不利己的大错特错之举。

        必须看到,中国从来不是某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所谓“威胁”,持续发展的中国正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坚定积极力量。从历史传统与经验角度出发,“和”始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对和平的追求与守护也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在新中国外交历经风雨、砥砺前行的历程当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延续至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更是强调了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与共赢的旗帜,发展关乎人类命运的共同事业,捍卫关乎人类命运的共同利益。中国这一负责任的自身定位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各国都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必须看到,中国经济长效发展、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持续提升的目标是不断提升自我、做最好的自己、让国民有更好的民生与幸福感,而不是为了要超越谁。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相伴而来的,的确是中美两国实力对比在某些指标上的接近。甚至,由于巨大的人口规模与经济体量,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或将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也是一个情理之中的发展趋势。同时,美国仍将在人均经济水平、军事、科技创新等综合国力指标上继续保持世界领先的事实也是客观存在。换言之,从两国各自的特有国情出发,中美在未来极有可能要面对一种各具优势的共存局面,因而合作才是唯一正确选择。那些莫名其妙的“恐惧”及其可能导致的对抗无疑是不智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执念。

        必须看到,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是负责任大国的应有之义,绝非要构建所谓与美国对抗的体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在与全球共同稳定与发展的共振中实现。这就要求中国通过积极的国际参与来与全世界分享自身发展的经验与机遇,并为全球经济繁荣提供不竭动力。水涨船高,全世界的共同发展,也为中国不断提升经济、提高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具体实践,正是中国与世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最佳体现。同时,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也有责任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之中,推进现有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推动国际关系进一步走向民主化,支持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改革完善。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声音越来越被重视,是因为代表了世界潮流、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但这种潮流与诉求显然不是与美国对抗,更不是将美国排除在外。中国始终坚信,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应对全球治理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的“大气候”,而不是某些国家拉帮结伙、针对其他一些国家的“小气候”。完全不同于美国具有排他性的“伪多边主义”,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服务于全人类共同命运的更高境界。

        必须看到,中国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正确道路,勠力同心、团结奋斗的结果,但中国无意与美国展开意识形态竞争乃至对抗。“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中国尊重世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也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强调文明之间的互鉴而非对抗。从两国关系破冰到建交的历史经验看,中美两国处理彼此关系时不应该过度考虑意识形态因素,否则就无法实现符合世界期待、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合作。长期以来,中国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对外援助等各种形式的对外互动中也从未附加过涉及政治诉求或意识形态介入的先决条件,坚持不输出意识形态、不搞意识形态对抗。这是与美国长期推动“价值观外交”,充当“传教士”、自封“教师爷”的做法存在天壤之别的,美国某些政客不应以己度人,自欺欺人。

        毫无疑问,“中国恐惧症”的背后是美国对自身深陷内外困顿的刻意回避与扭曲回应。事实上,美国在其不长的历史中反复显现出所谓“本土主义”的扭曲倾向,即当国家面对难以或无心真正化解的困境时,政客们总是会选择“问题不在美国而是外部的‘威胁’”等“外部归因”的偏执话语,将所有问题抛到美国之外,以此转嫁矛盾、推卸责任。历史上,“一无所知”运动、“三K党”、《排华法案》等都属于“本土主义”的表现,如今这种偏见在美国仍大有市场,并直接加速了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对华政策的强硬、偏执转向。与此同时,美国某些政客始终固守的冷战思维也在如今的对华政策中阴魂不散。在他们看来,美国“赢得了”冷战,因而“冷战模式”也被认为必然可以再次令美国胜出。但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本土主义”还是冷战思维,早已不符合当今的时代潮流,而且也注定无法解决美国自身亟待应对的难题。事实上,针对“中国威胁”的大肆鼓噪本身就充分暴露了美国某些政客无力、更无心切实解决美国自身问题,反而需要通过炒作“中国威胁”来愚弄美国民意的拙劣伎俩。

        毫无疑问,沉迷于“中国恐惧症”、极力渲染“中国威胁”,绝对不是美国的出路,反而将可能陷入“自我实现”的怪圈。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美国若顽固地以冷战思维驱动对华政策,必然成为全球稳定与繁荣的麻烦制造者。在全球疫情仍然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任重道远的今天,如此杯弓蛇影式的“中国威胁”妄想症最终只会让美国彻底丢失大国应有的地位与信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的倡导下,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正在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作者:刁大明,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