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

    威胁海洋环境,岂能“装聋作哑”

    作者:本报记者 张冠楠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0日 12版)

        【鸣 镝】

        “给您添麻烦了”是日本社会中经常被用到的一句话。然而,眼下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的确确给周边邻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一个天大的麻烦。日本政府将把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大海的决定,威胁全球海洋环境和国际公共健康安全,已经引起日本国内、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众所周知,福岛核事故是迄今全球发生的最严重核事故之一,日本政府此次决定排放入海的核污水不少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含有的放射性物质极其复杂,多国学者都认为日方拟排放的核污水即使经过仔细处理,仍会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同位素。一经排放,未来十年间将影响太平洋沿岸乃至全球所有国家,其所含放射性物质将对全球海洋环境造成持续数千年之久的危害。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氚。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称使用过滤设备可过滤掉核污水中除氚以外的62种放射性物质,但氚因为是氢的同位素,难以从水中清除。此外,据东京电力公司去年12月发布的资料,核污水即便经二次处理,除了氚外,仍含有碘129、铯135、碳14等多种放射性物质。而日方称处理后的核污水中仅仅含有少量氚,显然是无法取信于世界的。

        那么,氚真的不能完全被处理掉吗?据相关专家称,氚并非不能处理,只是费用比较高,日方因不愿承受这样高昂的代价,才决定排入大海。自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在信息公开方面一直存在不透明的问题,加上如今罔顾国际公共利益,将把核污水一倒了之,让人感到焦虑不安。

        为了进一步稳定日本国民的情绪,日本复兴厅特意出台了一则动画片解释核废水是经过稀释后才排入海水的。日本政府甚至还在动画片中,将有害物质氚设计成了“吉祥物”般的可爱卡通形象,试图通过弱化公众心目中氚的危害性,进一步打消民众的顾虑。然而,日本国民并不买账,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诸如“匪夷所思”“目瞪口呆”“竟然用二次元文化来洗脑国民”“如果达到饮用水级别,那应该在国内循环,不应该排放到大海中”等评论。不到一天时间,这部号称耗资百万日元的动画片便被下架。随后,相关海报中氚的卡通形象也被改为了元素符号“T”。

        在日本国内,反对排放核污水的声音从未停止。日本福岛县的农林水产团体和生活协同组合日前在福岛县磐城市召开记者会并发表联合声明,强烈反对日本中央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的方针。声明指出,日本政府决定排污入海是在没有向一直反对的渔民进行充分说明的情况下所做的决定。与会各方痛斥日本政府“极不诚实,令人遗憾”。声明还称,各方在福岛核事故后为消除损害所作的努力有可能由于核污水排海化为泡影。福岛县农协中央会和渔协联合会等4个团体的会长出席了该记者会,他们要求中央政府对相关决定进行充分说明,直到能被理解为止。

        日本核事故污水处置不仅涉及本国环境安全,也事关区域和全球环境安全,必须慎之又慎。事实上,日方不负责任的行径已经引发多国政府、国际组织、全球300多个环保团体的强烈反对和严重关切。联合国有毒物品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马科斯·奥雷利亚纳、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迈克尔·法赫里、联合国人权与环境问题特别报告员戴维·博伊德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向海洋排放一百万吨污水,对日本境内外相关国家人民享有的人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日本政府常常以“懂礼数”“知廉耻”向世界宣介本国的形象,但当真的遇到“大麻烦”时,日本式的处理竟是如此自私。面对世界的抗议与质疑,一些日本官员始终“装聋作哑”“掩耳盗铃”,不仅不能认清自身责任,还不履行国际义务,难怪有评论认为,此举暴露出日本政府的“有小礼而无大义”。

        (本报东京5月9日电 本报驻东京记者 张冠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