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08日 星期六

    贡献“社会心理服务”的青春力量

    讲述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袁亚兵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08日 07版)

        【青年学子说】 

        2003年,我参加高考,犹记得因“非典”疫情我们被隔离在校园三个月。在高考压力下,我们度过了一段紧张而难忘的日子。报考志愿的时候,我被心理学专业吸引,决定报考这个专业的动力是因为希望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从此走上一条探索心理学世界的求知之路。

        2011年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回到家乡——河北省邢台市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入职县一中。因对心理学专业的执着,我又继续攻读河北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

        2021年年初石家庄藁城区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延期开学,我在线上参加学习。这次公共卫生事件暴发后,我欣喜地发现上到国家下到社区,社会心理服务让网格化管理充满人性关怀。河北省卫生健康委、河北省教育厅等部门组织心理咨询专业力量组成专业心理支持团队,设立心理援助热线,向公众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提高社会民众心理免疫能力。我家乡的县委、县政府分别组建心理危机干预指导专家团队及志愿服务团队和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医疗队,手机号码在官方微信平台等处公布,向有需要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危机干预及救援服务。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专门成立疫情防控心理服务小团队,给予志愿者提供心理咨询技能线上培训。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疫情防控的心理服务技能。在社区封闭的日子,我关注到社区群里网格员发布的志愿者信息,招募买菜买药志愿者,还有心理服务志愿者,便主动联系社区,发挥专业所长,报名成为一名心理服务志愿者。当时石家庄的寄宿制初高中没有放假,学生封闭在校园。社区的一位邻居大姐主动联系我,让我给封闭在校园的儿子提供心理疏导;社区另一对来自农村的老夫妇,因照看孙子,遇到疫情不能回老家,心情抑郁、失眠多梦,他们通过社区群里的志愿者信息,给我打心理咨询电话排解苦楚。

        可以看到,与“非典”之后的心理服务工作相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心理服务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心理咨询、公益讲座等方式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物质层面的丰富,更有心理层面的安全。作为一名心理学人,肩负使命,参与疫情防控和疫后重建,用所学知识服务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倍感自豪。

        立足我国后疫情时代,作为新时代心理学专业的青年学子,我们有责任沿着心理学前辈的脚步,秉持反哺社会大众的价值导向,确立适应社会实践的问题意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回应社会变革带给当代中国人心理层面的需求变化,为凝练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研究范式、构建植根中国大地的心理学学科体系、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评价标准,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