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在黑龙江区域内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其前身可追溯到1929年的东省特别区美术专门学校,1946年改为松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47年更名为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1949年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与哈尔滨市师范学校合并更名为哈尔滨市行知师范学校,1951年经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和松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成立,1956年改建为哈尔滨师范学院,1980年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70年风雨洗礼,哈师大人秉承着化育桃李、锻铸师魂的历史重任,在服务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倾注满腔热忱,承育人使命之重担,聚名师荟萃之伟力。
前路漫漫征程,沿途繁华锦绣,赓续盛世蓝图,吾辈惟以奋斗!
坚守初心 矢志师范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学校抢抓机遇,兴建松北校区,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进入21世纪,在世界高等教育综合化、国内教师教育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在继续将师范教育做优做强,还是从师范特色转向综合性院校的选择中,哈师大深入探索、找准定位,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七位一体”发展思路,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70年来,哈师大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的师范院校之一。目前学校下设25个学院,82个本科专业,1所附属中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0个;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3.6万人;有教职工3800余人。有1个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和研修中心,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8个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培育智库,2个省高校智库。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众多荣誉称号。2017年11月,哈师大荣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并于2020年顺利通过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这一殊荣。2017年11月学校荣获全国“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9年4月学校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状”。
探索改革 优化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哈师大始终高举立德树人旗帜,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自1981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省属重点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深入探索阶段。近年来为应对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校从培养服务领域定位、人才培养类型和规格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专业集群发展、专业发展规划、招生就业等角度开展了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2019年、2020年,共有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7年以来实施专业课、公选课、通识课分类建设,重点加强“慕课”建设,先后开展四轮共计80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已建成的35门课程全部上线。
哈师大构建了“一体化、三层次、四阶段、六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打造以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文化艺术教育平台、科技创新教育平台、就业创业教育平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教育平台为主要支撑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了383个实习实训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学校积极构建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年来学校成为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计划示范项目”的11所高校和全国首批正式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的25所高校之一,并与省内73个地市县区组成了黑龙江省G-U-S教师教育联盟,积极探索改进教师培养和培训模式。“行知实验班”成为全国知名师范教育品牌,学校在省内外287个基础教育单位建立了省级教师教育实习示范基地。2018年5月24日,在学校召开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反馈会上,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予以高度评价。2020年12月,地理科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顺利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获得了黑龙江省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三个第一。
厚植沃土 筑巢引凤
哈师大不断加强科研管理,激发教师科研潜能,努力提高科研水平。近年来,学校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先后三次修订《哈尔滨师范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出台《哈尔滨师范大学新型智库人员奖励经费管理办法》等政策,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科研热情,促进了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截至2020年底,学校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3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4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309篇;出版学术专著151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5项。科技平台、科研团队和高端智库建设取得新进展,2018年光电带隙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评估;新增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端智库1个、省级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高校智库2个、中国(哈尔滨)新闻出版产业融合发展智库1个;新增省学术交流基地2个。
2017年以来,学校出台《关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统筹实施高峰、高原、培育学科建设计划,全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0%,9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0%。马克思主义理论、美术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4个学科被确定为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材料科学学科和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2018年,学校获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类别、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在全国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中,学校参评的24个学位授权点全部顺利通过。2016年,学校21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全部通过评估,其中3个梯队被评为优秀。2020年,在黑龙江省“双一流”学科建设绩效产出考核中,学校位列省属高校第4名。
哈师大始终将人才资源作为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把人才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至2020年底,学校在岗教师中有“万人计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7人;享受省政府特贴专家18人,“龙江学者”14人,省杰青8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省“六个一批”人才22人,这样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构筑起了哈师大教学与科研的脊梁。
传承文明 交流互鉴
哈师大全方位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经过70年的发展,已经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6年12月,学校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合作共建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美术学院,2018年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复,成为省内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分别在俄罗斯、英国、安哥拉、韩国等国家创办了4所孔子学院,在泰国创办了孔子课堂,其中伦敦中医孔子学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成为全球首批示范孔子学院。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黑龙江政府奖学金”等9大类留学生接收院校,每年留学生招生数均保持在1000人次以上。2018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高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得到专家组高度评价。
服务社会 勇担使命
哈师大始终将服务社会作为职责使命,作为实现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更加注重发挥优势特色,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12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2019年12月,学校与哈尔滨市教育局共建哈尔滨教师发展中心,助推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能力水平提升。学校支持建设的哈尔滨音乐学院、青冈实验中学均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学校充分发挥艺术学科人才优势,积极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作为主要承办单位连续参加34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专场演出百余场,为音乐名城建设增光添彩。学校建设的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重要文化地标。学校成功承办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黑龙江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全国第四次特奥会等多项重要赛事。2019年10月,美术学院师生团队参与创作的中华粮仓“黑龙江彩车”,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地方彩车“创新奖”。2019年12月4日,学校与北大荒集团联合出品的原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在哈尔滨大剧院隆重上演,有力展现了龙江红色文化精神。
学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寒区生态安全、精准扶贫、意识形态、中俄艺术交流、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先后提供对策建议10余篇,技术服务和政府咨询服务100多项,形成了一批代表性成果。自1984年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来,累计组织140支“三下乡”服务团队,连续12次被中宣部等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多年来共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460余次,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项目近1700项。
高擎旗帜 铸魂育人
多年来,哈师大党委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018年,学校党委组织基层党委书记撰写理论文章,出版《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实践研究》;2019年组织开展了党建思政专项课题研究工作,批准41个项目立项。学校始终不渝坚持“学、讲、研、用”四维一体理论学习模式,2019年9月深入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省委组织召开的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学校深入开展“特色党支部”创建活动,有2个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党支部获批全省高校“百优”党支部。2020年1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哈师大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政治任务,在上世纪80年代,哈师大开展了以“忆、摆、比”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国各省市160余人来校听取经验介绍,这段历史成为全校师生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学校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之路。特别是2016年以来,学校创新性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2349’工作模式”,获批教育部思政精品项目,产生广泛影响。2017年初,学校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出台实施意见及12个配套文件,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2018年4月,学校党委书记辛宝忠在全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以《加强党的领导 高擎伟大旗帜 坚持立德树人》为题,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了典型交流。2020年8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哈尔滨峰会”上,校长孙立军对学校创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2349’工作模式”,向线上、线下1.5余万名与会人员作了经验介绍。学校是全国率先系统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校之一,2018年1月,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团队获批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9年8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学校在全国率先启动“青马工程”培训班,被列入全国首批培训基地之一,已成功举办10期,培训校内外青年骨干6000余人次。2019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通过实施理想信念铸魂、专业情志奠基、实践能力提升、思想文化浸润、劳动教育淬炼“五大行动计划”,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赋能,推动“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使思想引领更有力度、教育教学更有温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办学70年,学校培养了为西藏阿里地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真情的王惠生,奔赴新疆挥洒青春于西北边陲的李光武,投笔从戎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荣立二等功的查强,舍身忘我、勇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寻亲打拐的道路上执着前行、被评为“2015感动中国人物”的秦艳友等众多优秀学子。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在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国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报告”中,毕业生就业质量排名始终保持在黑龙江省前五位,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春秋代序,七秩于兹,哈师大人必将倚大成之弘志,凌鹏翼之抟飞,躬亲明理不改初心、力笃真知践行使命,高擎立德树人旗帜,续写新时代壮丽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