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07日 星期五

    老房子

    作者:第广龙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07日 15版)

        从崆峒山下来,弟弟说,在我们家住过的老房子那儿开了一家饸饹面馆,味道不错,不如去了一边吃饭,一边看看老房子现在的样子。

        弟弟说的老房子,在平凉城中山桥旁的果木市巷。位于巷子口的第一个院子,叫11号院。那是一个大杂院,过去,容纳了二三十户人家。我们家的老房子,进院子第一家就是。我们在这里住到1976年,老房子破损严重,房顶不再平整,墙体都酥软了,实在是住不成了,我们这才搬到八盘磨。老房子只有一间,大约40多平方米,一进门就是灶火,里面还有一个门洞,挂上门帘,便隔出了两个空间。在这里,我度过了童年,成长为少年。

        院子不是原来的院子了,眼前的景象,怎么也无法和记忆中的样子联系起来。原来的房子是土木结构,那时候,平凉城里大部分的房子都是这样建造的。现在我看到的,是在原址上盖的红砖房,房子的门朝着马路,成了门面房。

        来吃饸饹面的人不算多,我们进来,当然被当成普通的食客。看我们搂着碗边吃边说,看我们游移的神情,能猜出我们的过去吗?

        脚下的地面,我们曾经一遍遍踩踏过。我以为过去的印记全都消失了,什么也不会留下。毕竟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都能换一种模样,何况一个院子、一间房子。可是,让我惊异的是,在路边,电线杆还在,上面伸出来的路灯的灯杆和灯罩,也都在。我仔细辨认,竟然是先前的!当年这里立电线杆是一件大新闻。原来走夜路,都是摸黑走,想要有光亮,只能拿手电。自打路灯亮起来,11号院的人晚上都睡得晚了。尤其是孩子们,那叫一个兴奋啊。多少个夜晚,我在路灯下跑来跑去,夜深了还不回家。

        弟弟埋着头,吸溜吸溜,把一大碗饸饹面吃光了,连汤都喝光了。我没有吃完,因为早上吃了羊肉泡馍,肉多,饼子结实。在平凉城,最有名的羊肉泡馍是春华楼的,老百姓一年也吃不了一两回。过去的日子艰难,吃羊肉泡馍是很奢侈的,轻易不敢下这个决心。记起我参加工作后,特意叫上父母去吃,显得隆重又有仪式感。感谢弟弟的提议,这一趟回来,看到了以前住过的院子,忆起以前住过的城。

        这些年,每年清明,我都会回来上坟。在11号院生养我们的父母已去世多年,埋在水桥沟的南山。父母不会再路过11号院,不会再去八盘磨了。父母为我们调皮惹祸、为下一顿吃什么的叹气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

        弟弟和我都在外地,都成了异乡人。弟弟先在酒泉,后来去了额济纳旗,路远,走两天才能回来。弟弟跟我一样,十七八岁就离开家了,遇到多大难处,都自己克服,给家里写信,说的都是敞亮的话题。人只有出门在外,对一些事理的看法才会改变,也更加为亲人着想。而父母对于我们的牵挂,每一样都落在实际上,让我们安心过自己的日子。上一次弟弟回来,是五年前,下一次,不知道又到哪一年了。父母活着的时候,我回来的次数多。父母不在了,我和弟弟回到平凉,都是住旅馆。

        即便在远方,对于家乡的思念,也会在某些日子里变得强烈。回来了,走走看看,难过而又喜悦。

        (作者:第广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