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等10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为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通过凝练特色,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设计“专业交叉、平台共享、聚焦卓越”通道,打造非并行分布式学生多能力体验链,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链块,促进人才质量不断提升。
以核心课程为触点,构建“托底—核心—特色”能力体验链
重源头、亮特色,科学制定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打破原有培养方案的局限,科学规划,反复论证,确保“系统性、目标性、一致性”,打通专业基础大平台,做好专业特色课程群。围绕苏州和长三角区域战略性发展需求,机械工程学院新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并对原有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内涵凝练创新升级,开展新工科探索。机械工程专业在电梯工程方向上做精,在区域形成品牌与特色,力争达到国家一流专业验收标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方向形成特色,目标锁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智能装配方向上形成特色,打造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复合型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基地。
在明确专业特色方向基础上,夯基础、全覆盖,紧扣课程建设主线,设计并推进“托底—核心—特色”能力链课程群建设。能力链课程群包括专业“托底”能力培养的制图、电气控制等课程群,“核心”能力培养的现代机械设计、先进制造等课程群,“特色”能力培养的电梯工程、机器人技术、轴承技术、模具技术等课程群。各课程群注重与当今主流前沿技术、企业需求相结合,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标准,以能力培养和达成度为主线,定位明确,自成体系。
通过能力链课程群的构建与教学实践,各专业学生能够实现低年级专业基础知识积累,高年级专业知识系统集成,促成综合能力与特色能力提升,增强职业自信。
以工程任务为驱动,营造“4+1”学生科创体验链
学院重视第二课堂科创实践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深化“专业交叉、平台共享、聚焦卓越”的非并行培养理念,营造“4+1”校内科创体验链,包括基础应用的3D创新设计区与电气控制区、系统集成的智能制造区与RoboMaster机甲大师区、行业特色的电梯工程区。科创体验链以“工程任务、兴趣爱好”为驱动,为学生配备师资、提供平台及多项开放式选择。非并行模式打破了入学年份限制,学生既可在不同平台从基础到系统由浅入深进行学习,也可在某个平台深耕研究。
学院多举措鼓励师生加入导师制科创团队,包括年终绩效评优、奖学金资助、学分置换等政策激励;以学科竞赛、论文与专利、课题、实验室建设为项目实施任务制管理,驱动科创平台可持续发展。此外,学院通过企业捐赠的实验室、科创特训营、科创校内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工程体验兴趣。
中德机械电子19级学生姜凡,大一加入科创平台,独立完成了空中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加工、电控硬件设计与程序设计、飞行测试等任务,同时担任RoboMaster机甲大师战队队长,带领30多名同学完成6类机器人研发,在2021年机甲大师全国高校联盟赛(江苏站)中斩获亚军。学生在工程任务驱动的科创体验中,根据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开展学习,既提升了专业创新设计能力,又锻炼了团队与项目管理能力。
以产教融合为纽带,打通学理轴与实践轴的校企协同育人体验链
学院以“产教融合”为纽带,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课程上优化通识基础、专业基础、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四个阶段路径,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以此拓展工程认知、工程分析、工程综合与工程协同四项实践能力层次,打通学理轴与实践轴,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体验链。
学院重视与企业互动发展、融合创新,加大与区域产业结构契合度,构建高质量企业集群,实现高性能设备、高品质工艺、高水平工程师资源共享;积极与高质量企业开展多个协同育人项目,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深入专业内容、增加企业体验,实施课程模块学分整体置换,不断创新育人方式。
近年来,学院和东南电梯、西子电梯、莱茵电梯等企业共同打造电梯企业联盟,与专业对口知名企业共建完成超精密轴承技术研究中心、先进增材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机器人融创中心、未来机电学院等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并引入ABB机器人和CSWA/CSWP资质认证;与通快中国、卡赫清洁、东方模具等企业开展协同育人项目,定期开展岗位能力提升分享会、毕业设计进展报告会。机械17级学生应自澈,大四时进入卡赫清洁吸尘器研发部门,并申请旋风分离器优化设计校企合作毕设课题,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三维建模,并协助工程师完成部分产品测试,实现旋风分离器结构的优化,目前学生已被该企业录用。学生通过参与校企协同育人项目,提升了工程认知、工程分析、工程综合与工程协同综合应用能力。
(徐本连 胡朝斌 赵彩虹)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