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家】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亦恰逢吴良镛99周岁华诞。吴良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七十余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教育和研究岗位,胸怀祖国,心系人民,为中国以及世界人居环境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5月7日,是吴良镛先生99周岁生日。按中国民间习俗,这就是百岁大寿了。正逢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为了向这位清华园里的“老园丁”致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
我知道吴良镛这个名字,是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北京菊儿胡同的改造,他成为公众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因拍摄《院士风釆》,我认识了吴良镛先生。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张娃娃脸,还有可掬的笑容。先生个子很小,但走路很快,他带我去菊儿胡同,那里的大爷大妈都认识他,他也像老街坊一样同他们打招呼,亲切极了。我当时就想,一个建筑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说明他对设计对象一定充满了温情,他脑子里装的不只有钢筋水泥,他时刻想的是一群一起生活了几代人的老街坊组成的社会聚落。他不能因为旧城改造而生生拆散他们,完全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但他又要让他们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提升,要比过去活得有尊严。
他的菊儿胡同改造方案保留了老北京人“有天有地,有院有树,有街坊有胡同”的居住环境,透着老四合院的亲切劲儿,又把现代城市家居的种种方便纳入其中。吴先生特别指着院子里的两株老树告诉我,当时的空间布局就是围绕着这两株老树展开的。1985年,他和研究生刘燕到北京东城区调研,想找一处老旧院落集中的地方来实验他提出的“大街—街坊—胡同—院落”模式,建设一批“新四合院体系”,最终发现了菊儿胡同41号院。当时这个由破旧的家庙发展而来的大杂院里,住了44户人家,却只有一个水龙头和街道公厕,人均住房面积只有5平方米左右,院落空间不足总面积的1/5,由两棵老树占着。
改造后的菊儿胡同由二至三层的小楼房围合而成,钱学森称其为“楼房四合院”,极为赞赏。因为这样一来,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大大增加,院子空间也拉开了。为了保证合理日照,吴先生还专门在底层窗台计算冬至日的日照条件,把楼梯安置在楼房四角,楼梯下方做开敞布局,使院落与院落间能够形成通风,两棵古树也不再憋屈在一圈棚户里,而是解放出来成了院落的中心,成为菊儿胡同“其命维新”的象征。吴先生很神秘地对我笑了笑,说:“你猜猜每平方米造价是多少钱?”我说猜不出来。他说:“500块。单据我还保留着。”
说起菊儿胡同的改造工程,吴先生总是深情地回忆起林徽因在1950年同他的一次交谈。林先生认为,北京文物保护和新建筑是统一的,保护不仅是针对宫殿、庙宇,还要包括一些民居和店面,要进行整体保护,要做好调查研究。菊儿胡同的实验能够成功,是因为从1978年开始,吴先生就带着学生在什刹海周边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并向世界建筑师大会提交了方案,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的。吴先生感慨地说:“学莫便乎近其人。”这句话,是他在提到梁思成、林徽因、沙里宁时一定会说的。
菊儿胡同的实验不仅是一个建筑的实验,甚至也不仅是一个老城改造的实验,它还是一个社区建设的实验,一个古老城市有机更新的实验。而对于吴良镛自己来说,却是他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广义建筑学”的一次成功实验。人居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它不仅是一个空间系统,也是一个时间系统;它看上去是一个社会系统,实际上更是一个自然系统。系统内部各个小系统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必须具备系统论思维,必须具备系统知识且融会贯通,才能胜任人居环境的建设。因此,吴良镛先生晚年的学术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他在长期参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悟到一个超级大都市的城规,一定要跳出城市看城市,从大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角度来做规划。他在京津走廊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的时代,为长三角、滇西北、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区域协同规划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周礼·考工记》中说“匠人营国”,那个“国”实际上只是一座城,而今天吴良镛所“营”之“国”是大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空前繁荣进步的大国。他主持规划的地区,既有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京津冀,也有“南水北调”跨多省的中部地区,还有欠发达的滇西北,如此宏观的学术视野真是气魄超凡。我强烈地感觉到,在吴良镛先生身上,有中国古代大儒的担当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代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是吴先生经常书写并悬之于壁的,他也经常书写古代圣贤的语录以赠亲友和学生。我想,中国哲学关于“天地人三才一贯”的大系统思维,儒家“以人为本”的仁学,才是吴良镛先生“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广义建筑学”的思想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国家授予他最高科学技术奖,实际上是对源于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的充分肯定。
吴良镛先生有极好的国学修养,古典文学的基础很好,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对此即表示很惊讶。他写得一手好书法,又能对景写生画出光感强烈的水彩画。吴先生在20多岁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进修时,就办过个人水彩画展,后来他还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型个人书画展。
在吴先生身上,始终闪耀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说他是“国匠”,真是实至名归。
(作者:王鲁湘,系知名文化学者,此次展览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