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30日 星期五

    筑伟大法典 传民法精神

    讲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 涂燕辉

    作者:本报记者靳昊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30日 05版)

        【青年学子说】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法律史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

        犹记得民法典颁布那日,大家纷纷相告这一喜讯,随后便掀起一波又一波学习宣传民法典的热潮。中国社会科学院是民法典起草编撰单位之一,作为院法学研究所的一名在读民法博士生,我紧跟老师们的步伐,走在民法典制定、宣传与学习的前沿,更切身感受到民法典为民法学界、法律界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幸福与自豪。

        我与民法结缘很早,高考结束便有幸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学。作为理科生,自己也曾一度对法学之路感到彷徨迷茫,直到遇见民法。恰如孟德斯鸠所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正是被民法这种平等包容的精神所深深感染,我爱上了民法,并一路坚持学习至今。

        我对民法典的最初认识源自法学文献,那时民法典立法尚未正式提上日程,但总能阅读到前辈们所纂“民法典立法建议稿”,也常在文章结论部分读到“希望在未来民法典制定时能……”。几十载春华秋实,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目标,次年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启动。我有幸近距离跟随老师们,见证他们参与立法会议、提出修改建议、召开学术研讨会,深度参与民法典编撰工作。经过各方面5年多的共同努力,民法典终于颁布。我想,定是共同的民法精神信念,支撑着几代民法学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忘我奋斗,所幸而今得偿所愿。

        作为青年民法学子,我们既感念前辈先贤的呕心沥血,亦恐辜负肩上如山的使命。我们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民法典的实施完善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本报记者靳昊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