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8日 星期三

    不搞变通,守住“副课”

    作者:李思辉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8日 02版)

        4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明确了体育家庭作业制度。此前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中小学肥胖率超过10%,近视率逼近60%。

        体育是强健体魄的根本途径,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57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就被提出,之后被进一步发展、总结和提炼。尽管如此,重视智育,推崇课业成绩,轻视其他方面教育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在许多中小学校,德育流于形式,体育、美育、劳育常常停留在课程表上。文化课之外的“副课”被随意削减、挤占乃至取消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此操作本质上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潜藏着发展不全面的隐忧。

        近日,一份针对115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分别为小学生6.5%,初中生14.5%,高中生11.8%,而大学生为30%。三成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看起来是大学阶段的问题,实际上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轻视体育教育,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等有很大关系。前几年中外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对比则更能说明问题——学校重不重视体育,不仅是教育偏好问题,更是国民健康问题,甚者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问题。

        此次教育部发文强调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体育活动时间,可谓切中要害。无论是此前对思想品德修养、美学教育、劳动教育“复位”的强调,还是此次明确要求建立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不过也应看到,多年来有关重视“德、体、美、劳”的文件及规定屡屡出台,一到具体落实往往出现问题。有的地方“风起一阵热,风过百事凉”;有的治校者嘴上喊着重视,行动上却一如既往;有的学校以“阴阳课程表”应付上级检查,暗地里随意搞变通……这说明,制定规则、划出红线只是第一步,建立健全严格的督查考评机制,以严格的制度守住红线才是关键。

        一天24小时,怎么进行时间分配管理是个重要问题。教育部新近出台的“作业十条”,明确提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严禁校外培训作业,把学生不合理的课业负担降下来,实则给增强体育课和其他“副课”腾出了空间。不同制度的相互衔接,让我们看到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也保证了各级教育部门、广大中小学校依照执行的可操作性。各方要以对青少年综合素质负责、对国家民族未来负责的态度,不搞变通地守住红线。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也好,德育、美育、劳育也罢,都不是叨陪末座乃至可有可无的副课,而是与智育并驾齐驱的基本养成教育。从学校和老师开始,真正增强对“副课”的重视,诚实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并在此基础上促成全社会的观念认识之变,我们离喊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或将精进一大步。

        (作者:李思辉,系媒体评论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