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

    广阔农村大有可为

    讲述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崔恒瑜

    作者:本报记者 董蓓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7日 06版)

        【青年学子说】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又在城市求学,这样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中国城乡发展的差距,也使我对“三农”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2017年,我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的身份入学,以农村发展为研究方向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涯。在田野调查中,我有幸见证了农民生活、农业产业和农村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前后的变化,开始憧憬“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图景。

        我的第一次田野调查是在研究生入学前的夏天,对内蒙古、河北马铃薯产区的种植户进行问卷访谈,大多数受访者都是在家务农的中老年人。“种地太辛苦,农村生活条件又不好,年轻人都出去了。”访谈过程中经常听到农户类似的抱怨。一位村支书告诉我,农村没有好的发展环境,年轻人不愿意留下来,以后谁来种地都是个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调研过程中我结识了当地的一位年轻人,他坚定地认为农业农村大有可为,虽然屡屡碰壁,但仍不断尝试着把家乡特色农产品推广到更大的市场中去。转眼间三年光阴过去,前段时间在调研回访时,这位年轻人已经在事业上有了起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作出了诸多努力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吸引外部资金流入,还有的地方引入了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使得许多年轻人开始有了回农村发展的想法。

        内蒙古、河北马铃薯产区并非特例。在山东、安徽、吉林等省份进行田野调查时,我发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许多乡镇、村庄都发展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大多数农村社区进行了厕所革命、环境整治等,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在调研的受访对象中,年轻人的比重在增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方针,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工作和生活,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农村的特色产业基础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拓宽了农村年轻人收入的渠道,一些从事电子商务的农村家庭,年收入甚至能达到几百万元。

        作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生,在这样的时期脚踏实地进行田野调查,让我的研究能深深扎根在祖国大地上。我还见证了乡村振兴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非常荣幸。广阔农村大有可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有着无限可能。我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在将来的工作中为中国乡村振兴、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董蓓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