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8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第728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3日 星期五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徐梦周 胡 青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3日 08版)

        中国网络作家村。资料图片

        在杭州举办的国内首个“云上动漫游戏产业交易会”现场。资料图片

        杭州电魂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研发精品网络游戏。资料图片

        良渚数字文化社区。资料图片

        文化产业的发展始终同科技进步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当前数字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为我国加快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对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数字文化企业异军突起,数字文化业态不断衍生,数字文化产业呈现强势引领态势,有效推动浙江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数字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浙江样本。

    数字赋能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

        旺盛的文化消费是文化市场繁荣的集中体现,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实现基于移动终端开展的全新领域和全新场景的文化消费。云音乐会、云录制、云展览、云观影等云场景的大量涌现,让文化消费越来越多地从线下走到线上,扩大了文化产品的传播范围,形成全民消费的繁荣景象。《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达6.58亿,短视频用户达8.73亿,网络游戏用户达5.18亿,网络直播用户达6.17亿,其中游戏、真人秀、演唱会以及体育直播用户分别达1.91亿、2.39亿、1.90亿和1.38亿。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文化消费的获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浙江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利用数字技术拓展文化消费的网络空间,积极探索文化产品多渠道发布、多网络分发、多终端呈现,率先推进文化传播、消费的数字化、在线化,形成了在线文娱、短视频、在线文化会展、在线教育等一批优势产业。例如杭州微拍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首创“直播拍卖+免费鉴宝”的全新商业模式,打破了传统文玩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简单易用的线上竞拍模式,革新了文化艺术品市场交易规则,也让文玩交易逐步走向大众。同时,浙江还注重数字文化消费的场景创新和用户体验升级,积极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提升文化产品品质、拓展文化服务种类、增强消费者体验。例如咪咕数字传媒秉承“创新阅读全场景沉浸体验”的发展方向,在原有数字阅读的基础上,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云书店”,尝试为用户提供更多维的阅读场景、更智慧的体验。同样,网易云音乐率先运用人工智能生成歌单,尝试改变音乐探索、发现以及分享的形式,满足了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可以预见,数字文化消费场景的日益丰富和百姓消费体验的不断改善,将进一步激发文化消费的潜力。

    数字赋能打造文化创制新模式

        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还体现在创作、生产环节。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浙江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技术创新需求,充分发挥企业在数字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开发内容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化体验技术应用系统平台与产品,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文化科技企业。例如作为国内数字影视领域龙头企业的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坚持将“全流程影视创作科技化、流程化、可视化”作为发展理念,建立国内领先的数字电影虚拟摄影棚,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高清虚拟场景资产库”。同样,国内动漫行业领军企业——玄机科技,通过加大数字技术投入,为动画制作节省了时间与成本。数字技术的进步也在推动着文化内容的创造者从小规模专业作者向大规模业余作者迁移。凭借开放性、低门槛和互动性优势,数字技术激活了亿万民众的创新创造潜力,兴起了文化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2017年,首个“中国网络作家村”落户杭州,在为众多网络作家提供优质创作环境的同时,“中国网络作家村”也致力于打通从网络文学创作到数字出版再到IP衍生服务的网络文学全产业链条,为中国网络文学事业和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积蓄新动力,推动浙江网络文学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数字赋能创造文化产品新内容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文化内容的优化精进、创造创新。浙江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深刻把握数字文化内容属性,创新运用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不断加强数字文化产业原创能力建设,培育塑造了一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IP,并借助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数字文化产业形态,推动文化IP的开发与转化,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提高优质数字文化内容有效供给水平,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切入口,依托李子柒等文化IP,通过IP内容运营与品牌运营,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展示具有鲜明国风元素的传统美食、手工艺制作过程,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故事,满足粉丝线上文化精神消费需求,让千万外国民众了解中国、爱上中国。在注重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的同时,浙江也积极推动文化要素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升相关产业的经济附加值,形成“文化资源开发—文化要素转化—实体产业融合”的产业链条。例如以万事利为代表的丝绸服饰制造企业,通过企业设计、生产、运营、营销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形成消费者需求的数据洞察、丝绸产品的个性定制、丝绸文化的精准传播,实现丝绸从“面料”到“材料”再到“载体”的跃升,走出一条传统丝绸产业与数字文化创意跨界融合的创新之路。

    数字赋能营造文化产业新生态

        数字时代产业竞争的关键在于生态系统的建构。数字技术赋予企业组织变革的重大机遇。依靠平台支撑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数字文化企业围绕用户需求,连接起文化价值链的关键点,不断构建和完善文化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文化产业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在浙江,沿着内容共创、价值共享的理念,各类文化产业平台不断涌现。比如,面向公共文化服务,浙江积极开发“浙里好玩”数字文旅服务平台,实现了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产品在线预约预订。在企业层面,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影视传媒、动漫网游等数字文化领域领军企业逐步围绕内容创作开展融合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数字内容生态体系。如“浙数文化”由“浙报传媒”通过资产重组转型,大力发展数字娱乐、大数据、数字体育等核心业务,深度参与“城市大脑”“数字浙江”等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务建设。良好的生态构建离不开政府投入与政策支撑。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浙江发挥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优势,打造一批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和要素保障的高能级载体。作为浙江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平台,之江文化产业带重点建设项目中的半数以上为数字文化产业项目,涉及建设投资总金额约630亿元。在此基础上,浙江组建成立省文投集团,设立文化产业支行或专营机构16家,设立省文化产业投资主题基金、浙江文化产业成长基金,均将数字文化企业和项目作为主要投资方向,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博览会、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以及横店影视产权交易中心等也推动了新型业态、高端要素的加快集聚,为营造有利于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徐梦周、胡 青,均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