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1日 星期三

    回应关切,理清“肿瘤治疗”的相关问题

    作者:罗志华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1日 15版)

        【光明时评】

        近日,一名自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的知乎用户“张煜医生”在知乎连发两条动态,反映“肿瘤治疗黑幕”,呼吁国家重视和进行监管,引发社会广泛热议。4月19日,国家卫健委表示已关注相关信息,承诺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该医生认为,肿瘤患者人财两空的悲剧发生,很多是由负责治疗肿瘤的医生造成的。这些问题是否真实存在,冠之以“黑幕”是否恰当,尚有待调查评估。从社会反映来看,其所曝光的内情和所持观点,既引发了广泛共鸣,也遭到一些反驳。社会上和医疗系统内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观点交锋。

        医生如何看待身边的诊疗行为,与视角选择有关。若选择全方位、广视角,理性的观点应该是,绝大多数医生会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替患者严谨选择诊疗方案,“黑幕”难免存在,只不过属于极端个案而已。若站在单一的侧面来看,眼里或全是问题、或全是好事,也属正常现象。讨论问题不是综合评价,选择侧面视角,对不良医生行为进行专门论述,并非刻意忽视主流。

        社会如何评价医生自曝内情,则与胸怀有关。医生对患者爱之深,才会情之切。该医生一心替患者着想,就会因患者利益受损而感到不安,揭露不良行为时用词欠妥、语气夸张,可以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于内部“吹哨人”的讨论颇多,他们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言辞不太准确,行为存在瑕疵,也情有可原。言者无罪,方能呵护好这股自净力量。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纵使该医生存在以偏概全的可能,也不可否认其所揭露的一些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让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采用不被认可的二线治疗方案,向患者推荐无效、昂贵、不合法的治疗药物,以及滥用辅助用药等,都可找到真实案例。闻者足戒,应借此事件,强化医疗技术规范与诊疗行为监管。

        此事件暴露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医疗新技术推广与尝试同技术滥用极易混淆。诊疗既要遵循相应规范,又要兼顾个性、保持一定的灵活度。当新技术、新疗法、药品新用途不能及时以合法身份出现时,以扩大收益等为目的的技术滥用,就有浑水摸鱼的空间。加快更新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药品说明书等的进度,方能让技术迭代与技术滥用之间泾渭分明。

        医疗技术监管困难,也是亟待补齐的短板。医学专业性强,很多操作还需关起门来进行,外部监督既难以到场,又缺乏与医生相抗衡的技术能力。医保基金监管、医疗质量控制等,无不面临力量薄弱短板。完善临床诊疗路径、实行按病种付费,建立同行评议制度等,有提升监管能力之效。

        国家卫健委等6部门几天前联合印发通知,启动了为期一年的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行动。该医生所反映的问题,很多都属于此次专项治理范畴。医生自曝内情,不管是巧合,还是踩着节拍而来,对于这次专项治理不无助益,以此为契机,让专项治理有更高要求和更佳成效,是对这起事件的最好回应。

        (作者:罗志华,系医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