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瓣瓣同心 共绽华彩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0日 06版)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立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润滑与摩擦检测中心,工程师正在调试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新华社发

        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的雄安站。新华社发

        位于天津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协同发展中心大楼。新华社发

        绿满北京城市副中心。资料图片

        打开一张中国地形图,会看到,太行山以东、渤海以西、内蒙古高原以南、华北平原北部,有一片得天独厚的地理区域。这片区域如同一盘联动的棋局,与南方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遥相呼应,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就是京津冀。

        四月的雄安新区,塔吊林立、卡车穿梭。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有超过14万名建设者昼夜施工。

        北京城市副中心,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等定位和目标,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强化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深化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推进更大区域协调发展。副中心交通枢纽、京唐(滨)城际铁路、北运河通航、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正抓紧建设,副中心城市框架有序拉开。

        天津发挥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推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天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的绿色生态屏障内,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展馆区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情真意切、寓意深远。

        从2014年2月至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走过2500多个日夜。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但更加繁忙奋进,焕然一新。

    破题: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

        “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这句在京津冀地区流传多年的话,充分折射了强大的“虹吸效应”下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三地“发展鸿沟”,多年来让人们困扰。

        突破口在哪?

        “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京津冀发展擘画蓝图。

        2014年2月,载入史册的一页。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对于如何“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他给出了推进的思路,列出了重点任务。2014年6月,党中央批准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统筹指导。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问题,组织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规划、重要政策、重点项目及工作方案、年度计划,部署推进重点工作。同时,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协同发展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随后,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的京津冀“十三五”规划以及京津冀土地、城乡、水利、卫生等12个专项规划印发实施,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等相继出台。

        “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承接”,一对对看似互斥的关系,蕴藏了京津冀实现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金钥匙。

        在顶层设计出台后,三地合力在各项事业上形成突破。一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持续加快落地,努力把京津冀建设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样板区、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试验区、区域交通一体化的示范区以及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先行区;加快首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完善产业协同对接机制,推动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教育医疗等民生资源共享,公共服务上的帮扶对接不断深入。

        以“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正不断形成。

    点睛:千年大计成为协同发展新引擎

        2017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三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正在规划的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市考察。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一个堪与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媲美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前沿、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如春芽破土而出。

        在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任务是重中之重。雄安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各方优势明显,正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这座担当着新时代发展使命的未来之城将跃然而出。

        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10个篇章、2万多字,这张规划“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描绘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凸显着“雄安模式”的精髓。

        从2019年起,雄安新区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从交通路网,到水利工程,再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张张蓝图相继变成路线图和施工图。2019年到2020年,雄安新区百余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其中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67个,当年全部开工;2020年,125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9个项目完工。

        4年来,雄安画卷徐徐铺开:京雄高铁建成通车,外围高速骨干路网基本建成;白洋淀生态保护治理成效突出,水质显著提升;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三校一院”建设成效明显……

        眼下的雄安新区,在又一个春天里展现着盎然生机。“华北明珠”春水荡漾,“千年秀林”绿意盎然,涉及雄安新区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新区的大规模建设不舍昼夜,新城每一天都在拔节生长。

    展望:协同发展迎来新起点

        进入新发展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正迈向更高水平。日前,随着ZT9标最后一方混凝土完成浇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至德州高速公路京冀界至津石高速段桥梁全部贯通,标志着京德高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京德高速(一期工程)5月底前通车打下了坚实基础。项目通车后,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之间将实现1小时通达,为完善雄安新区区域路网,实现河北省及以南区域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之间的快速集疏奠定基础。

        步履不停,进展不停。

        7年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有力有序有效。目前,北京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约1000个。

        7年来,一体化交通网络不断连接。京津冀累计打通拓宽“对接路”32条段、2005公里。京张高铁、京雄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投用,“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机场群和港口群协同联动建设深入推进。

        7年来,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雾霾天越来越少,更多的蓝天纷至沓来。2020年,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38微克、48微克、44.8微克每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均接近或超过70%,达到2013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7年来,民生短板正在逐步补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目前,京津冀等地区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达43个、互认医疗机构近500家;河北省累计上千名骨干校长教师到京津优质学校跟岗培训;对口帮扶深入推进,京津19个区对河北省张家口、承德等28个县(区)实施帮扶项目757个,帮助8.1万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随着一大批重点项目全速推进,对于协同发展的未来,三地居民还有更多期待。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推动一批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支持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通过多个举措,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并支持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促进张家口“两区”建设和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开展更深层次制度和科技创新等。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