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7日 星期六

    观点撷英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7日 09版)

        浏览更多内容请扫二维码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2期刊发马立新、安楠的文章《爆款网络剧审美特征与机理研究》:

        文章指出:“网剧的整体创作生态、传播生态和消费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裂变,在经历了‘快餐式’生产的1.0时代和专业化运营的2.0时代之后,今天已经迈入以精品化制作为标志的3.0时代,爆款作品迭出从某种意义上印证网剧转型的成功。”“在比较视野中考察3.0时代的爆款网剧就会发现,这些作品更加重视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其人物性格无论身份如何,都力求真实、立体、生动和独立,都力求人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彰显出更加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当代作家评论》第2期刊发徐兆寿、巩周明的文章《现状·症候·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

        文章分析了当前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三个问题:一是现有网络文学作品呈现的传统文化并非精华。网络文学中历史题材或神话、玄幻类作品居多,作者大多都是待在书斋里的年轻人,没有太多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要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化,只能是根据他们的“感觉”进行。他们把传统大都写成了宫斗、阴谋、专制的故事,如此这般传播向国外,外国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会进一步产生误解。二是现实题材作品较少,历史题材作品居多。反映中国百年来社会、经济、人文等巨大变化的网络文学作品仍然少之又少,反映中国在反对战争、呼吁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抵抗灾害疫病等方面所作出贡献的网络文学作品凤毛麟角,这就导致网络文学在国外的传播中缺失了能够体现我国百年沧桑巨变的现实题材。三是缺少官方的翻译团队。网络文学对外传播中缺少专业、官方的翻译团队,仍处于民间自发组织翻译的状态。民间翻译机构由于组成人员翻译水平、个人喜好等因素,使得网文的翻译质量、内容得不到长久、高质量的保障。

        《文艺报》刊发欧阳友权的文章《哪里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

        文章指出,如果说网络文学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媒介载体而“创生”于网络的新型文学,那么,中国的(汉语)网络文学诞生于1991年的美国,1994年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后才穿越赛博空间而挺进中国本土,并延伸壮大出蔚为壮观的中国网文世界。网络文学皆因网络而“生”,而“网生”文学需要两个基本要件:一是技术基础,二是文学制度。前者为网络文学的出现提供媒介载体和传播平台支持,后者则让网络文学形成机会均等的生产机制和互动共享的话语权分发模式,而1991年诞生于北美的汉语网络文学就最早具备了这两个要件。1991年4月5日,全球第一个华文网络电子刊物《华夏文摘》在美国创刊,虽然它还不是纯文学网刊,但却是世界上中文网络文学写作的第一个园地。1994年4月20日,中国全功能加入国际互联网后,全世界华文网络文学迅速回归母语故土。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让源自海外的网络文学以文化软实力的自信开启“出海”之旅,打造了世界网络文学的“中国时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