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

    努力把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讲述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晨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3日 06版)

        【青年学子说】    

        我的家在汶川以西几十公里的理县河谷,属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区域。震后房屋损坏严重,我们一家人非常幸运,没有人员伤亡,被安排在一所中学的集中安置点。安置点起初没有通电,我们对外界发生了什么一无所知,直至安置点配备了发电机,电视里有关救援情况的新闻才滚滚而来。

        电视机很小,观众却异常多。爷爷牵着我的手挤到电视机前,一边直勾勾盯着电视一边紧紧攥着我的手,生怕我像电视机里面逝去的小朋友一样,离他而去。直到现在,我仍然能清晰感受到爷爷手掌的力量。

        那些年,我们被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爱意包围着,一封封鼓励信,一件件御寒衣,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5·12”就是“我要爱”,我们被祖国爱着的同时,也清晰地知道如何更好地爱别人、爱祖国。

        房屋虽倒,心却坚挺,尽管身处老少边穷地区,各种资源非常短缺,我们仍然坚持用自己的双手营造美好的生活。我看见,父老乡亲们很快把危房修成了新房,在新家吃上了第一顿团圆饭;我看见,民族手工艺品产业、水果种植业、牦牛养殖业、旅游业等多元产业正在迅猛发展;我看见,父老乡亲们在其他地方受灾之时纷纷出力,奉献爱的力量。

        我在学习之余,也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努力把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2016年,我走上街头募捐,为贫困地区儿童募集救助金。同年,我参与由四川农业大学组织的“阿坝地区红翠李种植研究”的调研活动,并与当地农业部门一起完成调研报告。2017年,我写的一篇为湿地募捐的推文引得中青旅的关注,加速了募捐的整体进程。同年,我与同学申请为家乡手工艺品做宣传的项目,完成了纪录片脚本的创作。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让人不自觉回想起2008年,这两个年头有着相似的伤痛,有着相似的坚强,有着相似的感动,有着相似的震撼。

        新春佳节,父亲带我参加了由乡镇组织的“支援武汉”爱心活动;在家上网课的日子里,我再度加入了学院党支部发起的爱心募捐活动。一年内,我先后报名了辅导抗疫工作者子女课后作业的活动和家乡抗疫的志愿者活动。

        地震、火灾、洪水、泥石流、新冠肺炎疫情……灾难总是不期而至。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爱,哪里就有英勇的中华儿女,哪里就有伟大的祖国。这也充分证明,百年风雨,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因为党的正确领导,我们才能一次次转危为安,才能不断开创更幸福的生活。

        何其有幸,我出生于一个充满爱的国度,深切感受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何其有幸,我成长于一个生生不息的国度,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锤炼着我的品性;何其有幸,我立身于一个国泰民安的环境,在每一个困难关头都能因“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誓言觅得心安。

        作为地震灾区一员的我,在千千万万同胞的哺育下长大,更要勇于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青春时光弥足珍贵,多传播一次爱,就能多盛开一朵善之花;多一点奋斗,就能多积累一份传播爱的基础。我坚信,只有在不懈奋斗和乐于奉献的青春岁月里,才会收获温暖、充实、无悔的经历,才能让生命之花处处开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