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

    从社会“大课堂” 到教育“新环境” 催生育人“新动能”

    社会实践,走出去大有天地

    作者:李奕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3日 14版)

        【一线笔谈】

        “我意识到,只有亲身经历、亲自去调研,才能把问题的根源挖掘出来,才不会沦为空谈”,“这次观摩活动让课本里一行行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这是在线观摩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后,几位中学生的肺腑之言。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教育的资源观该怎样拓展,教育的环境观该怎样优化和联动,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最终服务学生的成长?“模拟法庭”“模拟政协”等教育实践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立足新发展阶段,教育要形成新的资源环境观。网络时代,传统意义上封闭的学校、教室、课堂已经越来越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培养。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原有的教育治理能力过于局限于学校内部、体制内部。随着社会实践的推进,特别是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线上、线下、多场景、多业态,跨越班级、年级和地域,融合学科、携手新伙伴。学生看到的、学习到的、感受到的,远比传统意义上教室中、课堂上的多,教育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走向融合、走向真实的生活成为一种趋势。在“模拟政协”活动中,政协委员成为“辅导教师”,“一对一”甚至“多对一”辅导学生从提出模拟提案,指导学生优化修改,到被带上政协会议讨论成为议题,这些涵盖最优秀的专家代表、行业领军人物等的政协委员们成为了教育的“新资源”。在“观摩政协讨论”环节中,学生们看到分组中委员们讨论议题争得面红耳赤,观点鲜明,不仅感受到现场热烈的氛围,更学到了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提案内容涉医疗、城市管理、环境、气候、交通各领域,这些又恰是对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各个学科知识和方法的最鲜活真实的应用,在这里,孩子们感受到的已不再是“模拟”,而是真实环境下的真实问题,这就是教育的“新场景”,就是所谓的基于真实问题和场景的环境育人、活动育人。

        教育新发展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内外部环境条件和多种教育要素的改变,这既有学校的变化,也有教师和学生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教育要形成新的资源环境观,就是要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综合考虑学生个体、家庭环境、教师专长以及社会资源等各方面影响因素,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贯通性育人活动,从而实现真实、有用、高质量的学习。

        树立新发展理念,要注重发挥教育主体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差,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差,学的知识繁、难、偏、旧,跟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得不紧密,是教育教学一直存在的痼疾顽症。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7项任务,对于教师授课、考试命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校、教师转变理念,更加关注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模拟政协”等实践活动正是在这一理念的驱动下,努力为孩子提供激发探索兴趣和好奇心的机制,不仅产生兴趣,还能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找到途径,解决问题。在教师和政协委员的辅导下,学生从观摩、思考切入,找到感兴趣的点,然后释放给他自主想象和探索的权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内生动力”,这恰恰是传统教学中没有的“新动能”。同学们说“观摩政协,让我有了一种思维习惯,也有了一种新的学习状态,数学、语文、物理、英语、历史等等不再是静静的课本知识,而是活跃跳动的思维工具和研究手段。”……2020年疫情期间,北京市几名初中生发起“拿起纸笔·见字如面”书信交流活动,目前已经收到2万余封书信,写信主题从写给疫情期间无法见面的老师和同学,写给亲人和自己,到写给历史、写给时代英雄、写给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并作为政协提案,被带到了北京市和全国两会,成为建党百年主题教育活动之一。这个活动的缘起,就是一名初中生的一个“金点子”,在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的鼓励支持下,主动查阅资料、主动调研实践、主动设法推进,让提笔写信成为社会风尚,这个过程中,没人逼迫,没人留作业提要求,有的只是引导、服务和支持,学生们体验到真实的成就感和社会反响,也就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价值。

        教育的新发展理念就是在目标、途径、方法等方面不断优化、与时俱进,其中,教师、学生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关键,将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某些社会现象、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等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价值的选择、判断和加工再造,再引入到教育教学中,赋能教育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不再只是死记硬背,更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国家和世界,努力去思考,自觉担当作为。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推动建设教育命运共同体。新发展阶段,立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仅仅依靠课堂教育、学校资源、教育系统力量远远不够,走出校园围墙,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穿越多种边界,集纳一切有益的要素,服务孩子的成长,并致力于教师、家长、孩子乃至更广大群体的共成长,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李有毅提交了一份《保护科学家故居,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提案,其素材来自三位中小学生,他们都是北京青少年“模拟政协”的“小雏鹰”。这份提案源于孩子们在一次和家长的旅行中发现科学家故居保护堪忧,爸爸妈妈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表达出来,学校老师引导他们,不仅把在学习中指导的科学家精神的融入,更启发他们萌生了建言想法。他们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和科学家访谈的方式,形成了自己的雏鹰建言,进一步形成了一份“模拟提案”。提案引起北京市政协委员、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赵晓光的关注,在经过她的细致指导和建议,这份“模拟提案”被修改形成正式提案后在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交并正式立案。李有毅校长也大力支持、全程指导相关主题的模拟提案,最终将《保护科学家故居,弘扬科学家精神》模拟提案作为素材带上全国两会。在这份正式提案形成的背后,正是家庭、学校、全社会的鼓励和推动,在“模拟政协”教育实践中,政协委员既有科学家,大学教授,也有政府官员,还有企业和行业精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孩子提供服务……随着政协委员参与范围和参与方式的变化,教育的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与师生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各行各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综合的教育供给,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强大合力。

        教育的新发展格局在于促进孩子成长畅通无阻,在其生活、学习、实践的各个环节构建连贯持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形成良性教育生态,形成教育命运共同体。

        (作者:李 奕,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