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7日 星期三

    为人类减贫提出中国建议中国方案

    ——解读《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7日 03版)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日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全面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波澜壮阔伟大历程,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成就和世界贡献。

        脱贫攻坚给中国农村带来哪些变化?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哪些重要经验?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防止返贫?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对有关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消除贫穷与落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百年奋斗史。”徐麟指出。

        徐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努力,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白皮书指出,脱贫攻坚战对中国农村的改变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深刻改变了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短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个胜利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唐仁健说,一是历史性地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兑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二是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年均增长11.6%;三是脱贫地区落后面貌根本改变,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四是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提振了自强不息、勤劳致富、创业争先的精气神;五是脱贫地区基层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新气象。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和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彰显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梦想拼搏奋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意志品质,彰显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精神品格。”徐麟说。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消除贫困是全球性难题。各国国情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减贫标准、方式方法、路径手段也不同。

        白皮书指出,中国减贫立足本国国情,深刻把握中国贫困特点和贫困治理规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中国之所以消除绝对贫困,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干部,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徐麟指出,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锚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目标,一茬接着一茬,接续奋斗、驰而不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汇聚全党全国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在脱贫攻坚进展的每个关键时段,都召开会议听取情况、作出部署。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并作出一系列批示和指示,为脱贫攻坚进一步推进指明方向。”徐麟指出,这些年,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了20多个贫困村,深入贫困家庭看真贫。总书记一次次访贫问苦、一次次考察调研、一次次谋划部署,饱含着人民领袖对贫困群众深沉的爱,不仅温暖了贫困群众的心,激励了他们的干劲,也极大鼓舞了全党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斗志。

        “脱贫攻坚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用自己的辛劳付出和汗水甚至牺牲生命,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徐麟说。

        王正谱指出,中国脱贫攻坚形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减贫放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等六条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国际社会所借鉴。

    建立长效机制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防止返贫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建立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

        王正谱介绍,为有效防止返贫,我国建立了监测和帮扶机制,监测脱贫人口的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三早”原则。在国家层面,将对各地工作进行定期调度,研究分析、通报情况,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帮扶机制,立足国情和农情,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王正谱介绍,为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目前正在对现有的帮扶政策进行梳理、调整、优化和完善,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共确定了30多项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

        洪天云介绍,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将坚持扶志扶智和扶技扶业相结合,深入开展就业的专项帮扶,指导各地将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全局谋划,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此外,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社区治理,促进安置点邻里和睦、人心相通、开放融合。

        夏更生表示,为促进脱贫人口从实现脱贫到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将采取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增收、通过稳定就业促进增收、通过创新创业促进增收三方面措施。“我们将不断改善农村创新创业的生态,鼓励能力强、有经营头脑、有创业意愿的脱贫人口通过创业增加收入。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育,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的培育,促进乡村创业,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夏更生说。

    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如何发力?

        徐麟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国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白皮书描绘了到2035年、2050年中国乡村振兴和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指出未来中国将向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高目标继续迈进。

        唐仁健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有四方面重点:一是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好;二是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三是把富民乡村产业发展好;四是把乡村的硬件软件建设好。

        “要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守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建好10亿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逐年稳中有增。”唐仁健说,要利用农业和乡村的多种功能,把乡村生态涵养、体验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优势发挥出来,发展体验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把产业尽可能留在乡村,让农民能参与、多得利。要把乡村的硬件软件建设好,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乡风,促进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