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名的故事】
英魂不朽,浩气长存。又到一年清明时,在黑龙江省尚志市烈士陵园内,苍松翠柏庄严肃穆,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高高耸立,来自各地的党员干部、学生、群众到此缅怀长眠在这里的革命先烈。
尚志原名“珠河”,以境内乌珠河命名,是国家级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期间,民族英雄赵尚志、赵一曼与东北抗联将士高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的大旗,与侵略者殊死战斗,在日寇统治区,建立起红色政权——珠河县人民革命政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民族抗战的壮歌。
1933年10月,赵尚志参与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创立时,他带领队员们庄严宣誓:“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赵尚志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领导创建了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根据地从珠河县的铁南、铁北扩展到包括宾县、延寿、方正、阿城、五常、双城等县的东西200多里、南北350多里的广大地区。
1935年后,赵尚志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等职,指挥部队转战于松花江流域、小兴安岭山麓,冲破敌人的讨伐围剿,开辟了新的游击区。“做党的工作是我一生的任务,我一天也不能离开党。”赵尚志曾多次入狱,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但始终坚定信念,对党矢志不渝。1942年2月12日,他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誓死不降,被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34岁。
毛泽东曾赞扬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后撤县设市。
1946年秋,党的土改工作队来到元宝村,在尚志这片抗战热土上,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随即展开。党领导穷苦百姓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参与土改的作家周立波以此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由此,元宝村被称为“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
“穿着露肉的裤子,披着麻布片的男人和女人,从各个草屋里出来,跑到路边,惊奇地瞅着车上的向他们微笑的人们。一群光腚的孩子跟在车后跑,车子停下,他们也停下……”这是小说中描写土改工作队来时的场景。
如今,走进元宝村,看到的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一处处花园广场,一栋栋黄墙红瓦的小洋楼……黑土地上的山乡发生了巨变。2020年,全村总资产达7.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3万元。昔日《暴风骤雨》中的“光腚屯”,变成了今朝小康路上的“亿元村”。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文化。近年来,尚志市深入挖掘本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加强以抗联、土改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建设,先后建设了赵尚志、赵一曼烈士纪念馆、《暴风骤雨》纪念馆、赵一曼纪念园,2009年,尚志市烈士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东北“抗联名城”享誉全国。
红色英雄之城也是发展活力之城。尚志市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文旅兴市、商贸活市”战略,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打造商贸物流产业,努力构筑大市场、大流通网络,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个动能澎湃涌动的新尚志正茁壮成长。
站在新的起点上,尚志市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汲取更多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不断为尚志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把尚志的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本报记者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