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不断给人惊喜的创新时代,我成了网络文学创作队伍中的一分子。每个结缘网文创作的人也许有共性:喜欢写文,喜欢自由,喜欢安静,喜欢挑战。当然,肯定还有不少人与我一样有最现实的原因:赚钱先让自己活下去。
每一个职业背后,都浓缩着许多酸甜苦辣。穿梭网文世界才发现,其实并没有大家看起来那么自由,虽不需朝九晚五,但总觉时间不够用;网文需要每天更新,常有焦虑;因为没有“旱涝保收”,又没有安全感;经常熬夜写作,生活不规律……尽管这样,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畅快地写下来并能让人追着阅读、获得他们的点赞,依然是很开心的事情。
网络文学创作是个没有天花板的行业,是一个高度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世界。这些年不少现象级作品,就出自网文创作者之手。如果说,网络用户的广泛阅读代表了市场认同,那么被各级作协接纳代表了组织认同,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网络作家冷眼旁观的偏见。作为一名网文写作者,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所处的浙江省对网络文学非常重视,早在7年前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网络作协组织,网络写作者由此步入了作协组织的视野。
记得3年前“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周”在浙江杭州举办。我亲身感受到这空前盛况,并成为这幅恢宏图景中的一个小小元素。一系列的主题论坛、集体采风、文学签售会、文学产业对接会,令人应接不暇。这几年,我和许多网络作家还先后参加了各级网络作协组织的采风、培训,以及各类人才推荐、文学创作职称评审等,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当下,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即将接近5亿,网络文学显示出强大的传播力量,网文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从业者精品意识还比较薄弱,作品创作出现模式化、同质化倾向等。构建健康发展的网文生态还需各方努力,特别是管理部门,要多关心网络作家,加大培训力度,提供保障服务;要在支持优质创新内容、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确保导向正确、格调健康上下功夫,多在加强对作品排行榜、互动评论等作品相关发布信息的动态管理上动心思,以正确引导用户阅读,让优秀的网络文学去传递正能量、打动更多的人、鼓舞更多的人。
(本报记者俞海萍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