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在京发布《2020年度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年度报告》,300多页、15万余字、290张图表的报告全方位展示了2020年全年经贸摩擦的情况。报告显示,全球经贸摩擦形势严峻,大国竞争冲突呈现扩大趋势。
“我国的企业已经成为主要国家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的执法焦点,如何有效规避风险成为很多高科技企业制定策略的一个重点考量。”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WTO上诉机构前主席张月姣表示。
全球经贸摩擦上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重创了全球经济,根据历史规律,经济不景气的时期都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的时候。”张月姣告诉记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经济衰退及其后期的影响是支撑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的源泉,这就表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
通过提供基于数据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结果,全球经贸摩擦指数项目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一段时间内的经贸摩擦程度,也能为判断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贸摩擦提供合理支撑。
从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及措施发布数量来看,大国间的冲突加大。2020年,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多数月份处于高位,12个月中有9个月处于高位,且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国家(地区)来看,大国竞争呈现出扩大趋势。2020年,印度和美国有9个月、英国和欧盟有8个月、巴西有7个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均处于高位;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加拿大6个国家多数月份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处于中高位。
在疫情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下,进出口限制措施体现了明显的冲突加剧态势。2020年,进出口限制措施指数有10个月处于高位,从产品覆盖范围来看,20个国家(地区)发布的进出口限制措施共涉及69个两位海关编码,占全部两位海关编码的70.4%。除疫情下对药品和医疗器械采取的进出口限制措施较多外,措施还主要聚焦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器及其零部件、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措施涉及产品范围同时也延伸到饮料和酒等消费品领域。
及时发现隐蔽风险点
“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隐蔽性’,对经贸的影响应引起关注。”张月姣指出,技术性贸易措施因其更具“隐蔽性”以及更“不易监督”和“难以预测性”,成为主要国家(地区)常用的措施工具。
2020年,技术性贸易措施指数多数月份处于中位。与其他措施指数比较,体现出来的经贸摩擦冲突较小。但从数量来看,2020年,20个国家(地区)发布的五类措施中,技术性贸易措施最多,占比47.4%。同时也应看到,技术性贸易措施同时也体现了发布国家对透明度义务的遵守,因此需要综合考量。
“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是由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编写的趋势监测指数。通过定量指数和定性分析,旨在较为全面合理地反映全球经贸摩擦的主要变化趋势,并发现新的风险点。
“国家安全”也被滥用,发达国家(地区)是措施发布的“主力”。张月姣认为,欧美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先后公布了对中国企业的限制,而且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把一些高科技企业放入实体名单限制禁止投资等都是违背WTO规则的,也是违背“国家安全”立法宗旨的,因为“国家安全”的立法不能成为一个贸易保护主义和排外的工具。
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着力提升粮食、能源、金融等领域安全发展能力。
张月姣表示,2021年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将继续定期发布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月度报告,加强跟踪和研究主要国家(地区)的经贸措施,通过指数研究变化趋势为可能的经贸摩擦和冲突提供风险预警,加强对具体受影响行业的分析,为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尽力,不断提高面对风险预警的能力。
“在国际争议解决中最关键的是做好预防,这也是全社会、各行各业都要注意的,准备投资的时候就要做好风险研究,包括政治、法律、技术、经济、人文和环境等市场调查。”张月姣提示,企业对规则要熟悉,对第三方市场要熟悉,如果没有国际市场的信息,找不出证据来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市场调研非常重要。在出口的过程中不要有恶性的竞争压价,要按照质量和市场的供求关系合理定价,经得起检查。倾销的核心是卖价低于成本,如果有证据证明有合理的利润,没有倾销,进口国也没有理由来征收反倾销税。
(本报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