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经历的最严重的全球性危机。截至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近1.3亿,且疫情仍在不断蔓延,一些国家甚至正遭受着第三波疫情的侵袭。战胜疫情,疫苗是有效方法,更是拯救生命的希望。在全球疫苗产能不足、运输相对困难的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抢购囤积远超当地民众需求数量的疫苗,人为制造了“免疫鸿沟”,致使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疫苗难求的危机,阻碍全球抗疫进展。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如不克服“疫苗民族主义”并公平分配疫苗,世界将面临道德和经济双重灾难。
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疫苗是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的公共产品,实现公平合理分配,需要更多国家承担必要责任。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信守承诺,助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积极加入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承诺首批提供1000万剂疫苗,明确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中国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同时响应联合国号召向维和人员捐赠疫苗。中国始终秉持疫苗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以安全、有效、可及、可负担的疫苗守护生命、筑牢护盾、雪中送炭,为发展中国家带去希望,为全球抗疫注入信心。
团结合作,要坚持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导向。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呼吁:“让我们团结起来,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国际抗疫正处于关键阶段,疫苗是攻坚克难的利器,疫苗的安全生产、持续供应及公平分配,对全球尽快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经济落后、能力不足,处于弱势,无力在国际市场上抢购足够的疫苗,而一些发达国家对疫苗的争夺和囤积居奇,使得抗疫能力较弱的国家雪上加霜,深陷疫情泥潭,许多生命正遭受疫病折磨。生命至上、全球一体,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各国应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守望相助,风雨同舟。
团结合作,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历史。人类终将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但全球性风险挑战和重大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而言绝不是最后一次,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封闭的孤岛,世界的一部分或少数几个国家无法成为避风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这场疫情大流行期间,只要我们中的所有人尚未安全,那么任何个人都不会安全”。一些国家以本国优先而囤积过剩,导致其他国家无法获得疫苗的“疫苗民族主义”行为无益于全球疫情防控,也必将反噬自身。面对人类整体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各国需要有全球视野和思维,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暴发,让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与共的价值和意义。人类在共同的生存发展中,早已形成命运相连、利益共融的整体。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是一场关系着全人类健康安全、整个世界和平发展的全球战役。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从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信息,到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提供技术指导和物资援助,再到开展国际合作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将疫苗作为公共产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国担当,推动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
团结合作,走好多边主义的抗疫必由之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再也回不到从前。人们通过疫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世界各国唇齿相依、荣损相连。只要还有一个国家或地区有疫情,其他国家就仍然存在安全风险。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必须要共同商量,人类命运要共同掌握,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旋律。习近平主席1月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抗疫亟须强化国际合作的关键时刻,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事务上寻求共同利益,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坚持多边合作,团结抗疫,推动疫苗得到公平分配,弥合“疫苗鸿沟”。要摒弃疫情政治化和“疫苗民族主义”,跳出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改变自私自利之举和人权双标,放弃霸权主义行径,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擎起责任,为人类福祉作出应有的贡献。各国要加大对联合国和世卫组织的支持,充分发挥其领导和推进国际抗疫合作的核心作用,不断激发全球各国的合作行动,让团结、合作、正义、担当的精神汇聚成战胜全球疫情的磅礴力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团结合作,既是历史的启迪,也是现实的召唤,更是未来的愿景。
(作者:张 磊,系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