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 我们来了】
“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测试活动于4月1日开始举行,这次测试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检验场馆设施、锻炼运行团队、摸清办赛规律、磨合工作机制、落实属地保障、测试运行指挥,这6个方面就是北京冬奥组委通过测试活动要努力实现的测试目标。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部长姚辉在向记者介绍此次测试活动的整体安排时如是说。
4月1日至10日,“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测试活动将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和国家速滑馆,海淀区的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分别举行,比赛项目包括冰球、残奥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冰壶以及轮椅冰壶。测试活动将邀请部分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参与,目前报名参加的运动员和随队官员700余人。
姚辉介绍,举办此次系列测试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检验场馆设施、锻炼运行团队、摸清办赛规律、磨合工作机制、落实属地保障、测试运行指挥。他说,“具体而言,一是检验场馆设施,以竞赛为中心,全面测试、检验和优化竞赛场地、技术系统、辅助设施、无障碍设施等。二是锻炼运行团队,通过实战努力提高场馆运行团队赛时运行能力和办赛水平。三是摸清办赛规律,检验各方面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查缺补漏,完善场馆运行计划和应急预案。四是磨合工作机制,理顺场馆团队各业务领域的指挥协调关系,加强场馆团队与合同商的分工合作。五是落实属地保障,以场馆运行与外围保障的衔接为着力点,促进场馆运行和城市运行的融合。六是测试运行指挥,按北京冬奥会赛时运行模式,检验总体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
针对冰上项目赛事安排特点和北京赛区均为室内场馆的客观条件,姚辉介绍,此次系列测试活动还增加了比如注册、颁奖、体育展示、媒体运行与转播服务等一些专业性的测试内容。他还表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是成功举办测试活动、完成各项测试任务的前提。针对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参赛运动员来源多样、近距离接触多、对抗性强等特点,北京冬奥组委专门下发通知,提出技术层面各项要求,各场馆运行团队结合赛事实际,已“一馆一策”细化了场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将对参与测试活动人员开展闭环管理和健康监测,从细从严落实各项要求。
姚辉告诉记者,受各方面条件所限,测试活动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赛时运行存在很多差异。比如缺少一些外部客户群参加,参与规模变化很大,涉及赛时所提供的各项服务,从空间到流线,从运行任务到政策程序,有些难以进行全奥运水平的检验。因此,我们将广泛听取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等各方意见,瞄准赛时运行,做好差距分析,客观全面总结评估测试活动的得失与不足。
在回答如何解决好测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时,姚辉说,要从整改硬件设施、优化运行计划两方面着手。整改硬件设施上要针对硬件上的不足,包括场地设施、辅助设施、技术系统、无障碍设施等,制定整改校正的各项方案;运行计划上要针对运行中的问题,从运行任务、政策程序、人员配置、工作机制、应急应对等方面,补充和完善各项安排。要明确各方职责,倒排工作时间,及时完成校正完善,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姚辉告诉记者,随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日益临近,我们不仅要及时解决好发现的问题,也要汲取通过测试活动获得的宝贵经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同步抓好培训演练工作,通过流程讨论、桌面演练、模拟演练、着装彩排等多种形式,提升团队整体运行水平,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突发情况的能力。
姚辉还表示,北京冬奥组委将与国际奥委会以及相关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协商,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举办部分项目的国际赛事和国际训练周,目前已经初步确定日期的有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速度滑冰、轮椅冰壶、雪车雪橇等。
截至3月31日,为备战测试活动,北京赛区冰上竞赛场馆均已完成符合奥运标准的二次制冰工作,各场馆已准备就绪、整装待发。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相约北京”系列测试活动涉及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5个竞赛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已于2020年12月按照国际单项组织要求,遵循冬奥会冰壶比赛标准完成了场地制冰。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国家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4个场馆,均对之前的测试冰面进行融化,按照冬奥会比赛标准进行了二次制冰。
各场馆整体制冰工作都是3月中下旬启动,3月底陆续完成。国家速滑馆和首都体育馆均采用当前最先进、最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全力打造“最快的冰”和“最美的冰”。
(本报记者 王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