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
今天的中国街头,姑娘小伙们身着五彩缤纷的各式服装绽放幸福光彩,但你可曾想到60多年前的国人,还在为缺衣少布发愁?如今的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纺织产业版图的核心,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化纤大国,不仅解决了10多亿人粮棉争田的穿衣问题,更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作出重大贡献。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绕不开一位不平凡的老人,他就是我国纤维高分子学科奠基人、教育家——钱宝钧。
“布券一去不复返,满街男女尽时装。……今日孜孜勤研习,他年翼翼成栋梁。不为一己求安乐,愿作别人嫁衣裳。”每年9月,一堂特殊的“舞台校史育人课”——“大师剧”《钱宝钧》都会在东华大学锦绣会堂如期上演。《钱宝钧》作为上海高校“大师剧”重点建设项目,自2015年首演以来,已面向大中小学师生和社会观众演出19场,观众达2万余人次,赢得社会公众和专业人士的广泛赞誉,成为东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亮丽品牌。
“十年磨一戏”,剧本指导、上海戏剧学院创作中心主任陆军这样形容“大师剧”《钱宝钧》。他说,这部剧的题材无疑是永恒的,因为这是一部讲述科学家、教育家的戏,是一个大写的中国人的戏,鲜活的故事最能直击人心!
尊重历史,坚持原创,东华大学“大师剧”创作团队坚持收集一手素材、档案等,查阅文字资料近50万字,采访教授、钱老家属及专家320余人次,通过深入分析史料,凝练人物故事,着力准确呈现钱宝钧的人生经历和精神情怀。也正是这样扎根师生、扎根校园生活的创作,才能创造出关照现实的校园话剧作品。
舞台上,钱宝钧科研报国的真实故事和感人细节,动人心魄。舞台下,东华师生感怀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感觉先生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从彩排到正式演出,每看一次话剧,钱宝钧的学生、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王依民都会流下感动的泪水。这位担任低年级本科生班主任近10年的“博导班主任”,花费大量心血指导大学新生规划学习、科研和人生,他说:“这台话剧是对钱先生的缅怀,更是对我们教师的鞭策!”
“困难来了怕什么!迎着困难上去,战胜它,克服它!”这句《钱宝钧》剧中的经典台词影响着戏里戏外人。2019版“大师剧”老年钱宝钧扮演者、东华大学戏剧影视表演专业2017级学生李松阳在参与“大师剧”彩排和演出的几个月时间里,坚定了自己去军营历练的决心。他说,好男儿当兵去,希望在部队多磨砺成长,报效祖国!
“钱先生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开启了中国纺织事业的新时代,为织就锦绣中华注入了毕生心力。”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学生张志说,“看完话剧《钱宝钧》,我真切体会到我们当代青年要有发奋图强之精神,要有强我中华之责任,吾辈当自强!”纺织学院2018级学生王义杰说:“话剧《钱宝钧》讲述的不仅仅是钱老一个人的故事,这部剧展现了一代人为国奉献的艰苦历程。如今我们身处新时代,享受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应心系国家、心系人民,用实际行动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精神。”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东华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也将迎来70华诞。“大师剧”《钱宝钧》将作为校庆献礼剧隆重上演,这堂特殊的“舞台校史育人课”将为东华大学校庆70周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朱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