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6日 星期五

    宁波江北区:

    “音乐港”里唱青春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6日 07版)

        【长镜头】 

        宁波市江北区的荪湖边上有一座神秘秀美的山,名叫傅家山。2004年,为配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服务区的建设,考古学家们对傅家山路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傅家山遗址重见天日。一同出土的,还有7000年前的骨哨和陶埙。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至今还能吹奏出优美的乐声。

        同样是江北区,宁波大剧院西面的永丰公园每天早上人声鼎沸,有着音乐爱好的市民们吹拉弹唱、自娱自乐。2016年,以全民艺术普及“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为目标的宁波音乐港在江北启动建设。此后,好戏不断的宁波大剧院、打造音乐休闲区块的永丰公园、以音乐为主题的绿岛公园等文化设施焕然一新,成为大家各显身手的大舞台。

        从绕梁千年的袅袅余韵,到绵延世代的音乐接力,如今的江北青春焕发,已是宁波文化辐射中心之一。

        江北区红梅小学花儿合唱团的指挥老师孙悠悠,至今还记得4年前拿奖的那一幕。在宁波大剧院,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的舞台上,孩子们将青少组银奖奖杯高高举起,每个人都热泪盈眶。“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座国家级赛事的奖杯。”孙悠悠说,这类赛事以往都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举办,如今有了音乐港这个平台,借助“一人一艺”的东风,花儿合唱团能在家门口参加重量级文化音乐赛事活动,比赛期间还得到了国家一级指挥的指导。

        “学生群体是‘一人一艺’工程的重点服务对象。”江北区文化馆馆长蒋巧云介绍,近年来,江北以音乐港为支点,通过举办高品质艺术活动、聚集艺术人才团队、招引高质量艺术项目,让音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对红梅小学的学生来说,每一次登上的不仅仅是比赛擂台,更是人生的舞台。学校里70%以上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一些孩子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从没上过兴趣培训班。而江北举办的一系列合唱比赛给他们提供了学会一种才艺、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拓宽了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拥抱自信。

        随着“一人一艺”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人才、优质文化项目停靠在了音乐港的“码头”。洛奇音乐图书馆是音乐港的民间公益性音乐组织。2017年8月,该组织携手上海音乐学院、宁波青年室内乐团、宁波音乐港青少年艺术团法伊娜声乐协奏团,为市民带来了一场震撼的管风琴主题音乐会。在随后开展的管风琴特展中,前来参观的学生络绎不绝,近距离接触管风琴的独特魅力。

        2017年5月,由宁波市演艺集团和宁波交响乐团联合演出的浙江省首部民族歌剧《呦呦鹿鸣》,首演即引发热潮。在这部展现宁波籍中医药科学家屠呦呦奋斗人生的歌剧中,有31位宁波大学的学生参与演出。“2018年9月我刚上大学,年底就进了这个剧组,演出阵容之大、演绎形式之复杂,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在台词、唱词、表演等方面得到了很大进步。”在剧中饰演了屠呦呦高中学长的葛俊麟说,几轮演出下来,他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坚定了未来从事艺术行业的信心。

        如同一块块海绵,学生们通过舞台展演、观摩学习迅速充实自己,再进一步成长为艺术的爱好者、传播者。蒋巧云说,全民艺术普及需要以点带面,活力无限的学生群体不可或缺。“合唱团、剧团等音乐艺术团队一旦成熟,就能在各个乡镇街道组织举办快闪、展演、讲座等活动。从送艺术到家门,到请市民进剧院门,再到助每个人打开艺术之门,江北的‘一人一艺’形成了一个以青春力量打头阵、真正普惠老百姓的闭环。”

        (本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