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说】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与发展,是深入认识对外开放战略的切入点,也是我学习生涯常学常新的案例。几十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止,这些沿海开放城市的蝶变,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缩影。
本科阶段,我初学经济学专业,对各个经济理论充满好奇。当时每次上国际经济学课程,老师都会先请一名同学介绍一项现实问题或政策实践,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一次课上,我选择几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发展进程作为案例,运用那时刚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进行分析,慢慢体会到对外开放政策成功的背后,是对经济规律的遵循和正确把握。
硕士阶段,在上海浦东的一次调研中,我有幸看到诞生于这里的我国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贸区。从1984年上海被设立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到1990年设立浦东开发区,再到现在,短短几十年这片土地发展为贸易往来繁忙的经济区,我感受到开放给一座城市带来的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大。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这些城市发挥了政策试点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探索经验,使得各项先行先试的成功举措能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推广。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参与的课题研究和实地调研让我把课上学到的知识和中国对外开放发展的实际结合到一起,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从沿海开放城市看改革开放战略,无论是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实事求是,还是渐进式改革的与时俱进,都体现了立足中国国情、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之治。
进入博士阶段,我承担了“中国与国际发展前沿”和“中国国情与发展”两门课程的助教工作,遇到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选修这两门课程,也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一位留学生同学对我说:“因为知道中国发展很快,所以希望来看看,现在发现中国比想象中发展更快!”在课堂上,我不仅学习了中国在对外开放发展进程中的成就,还切身感受到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
40多年踏浪前行,回望中国对外开放一路走来取得的非凡成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与自豪。对外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止,作为一名国情研究院的博士生,我对知识的渴求与钻研也不会停止。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会更多关注和了解国家经济发展进程,努力实现知识报国。
(本报记者董蓓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