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5日 星期四

    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3%

    作者:本报记者 杨舒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5日 09版)

        本报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杨舒从24日召开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引领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2万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接近2.4: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5%。从科技角度看,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由整体跟跑向“三跑”并存转变,科技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3%,为农产品加工业长久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介绍,农产品加工横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领域,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从科技创新角度看,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装备不断取得突破。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过百亿元,支持力度、广度创历史新高。制粉、榨油、榨汁、畜禽屠宰分割等关键核心装备实现从依靠引进向自主制造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同时,我国建立了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标准法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国家监督抽检33大类24.4万批次食品样品,平均合格率达97.6%。此外,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保鲜技术的突破,为“安全、营养、美味”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新一代工业革命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应用,催生了一批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创意创业、科普基地、特色小镇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

        然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也存在以下问题:关键酶制剂和配料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问题;产后损耗大,存在技术短板;梯次加工技术缺乏,附加值低;对资源综合利用缺乏部署;对农产品加工装备自主创新重视不够。为此,“十四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在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方面,将重点加快构建全国一盘棋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强基础原始创新,努力实现卡脖子技术装备自立自强,并全力推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