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8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第708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5日 星期四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人文精神传承

    作者:丁宏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5日 08版)

        1895年,清末状元、近代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受两江总督张之洞之托,在南通城外开辟新的工业区和港区,工业区位于通扬运河与港闸河交汇处的唐闸,港区位于长江边的天生港,另外在狼山附近开辟住宅区,这“一城三镇”的格局“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当时有“小上海”“小汉阳”之美誉,被吴良镛院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位于唐闸的工业区,以大生纱厂等工业企业为主体,辅之以居住、商业、仓储、运输、教育、医疗等功能,完整保存了中国近代工业城镇的格局和历史风貌。唐闸的建设是在“洋务运动”大背景下启动的,在西方国家“坚船利炮”强行冲击下,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一群知识分子主动迎接挑战,进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变革,大多数以失败告终,而唐闸工业城镇是少数取得成功的典范。张謇“以大生一厂为母本”,开办磨面、榨油、制皂、冶铁等配套企业,形成了具有持续生命力的产业集群,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重要发祥地,唐闸历史工业城镇集中反映了其产生、发展、繁荣、萎缩和重获新生的历史进程,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唐闸工业区是在系统的城市规划理念指导下,实现中西方建筑特色相融合、配置合理、保存完好的历史城镇。张謇推动唐闸的建设发展深受西方现代文明成果的影响,同时又注重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融汇其中。如今保存下来的西式风格的“大生纱厂钟楼”和相邻的中式风格的“大生码头牌坊”形成鲜明对照,是两种文明相融合、相碰撞的最好例证。张謇为推行其“地方自治”“实业救国”的主张,意欲建立“新社会的雏形”,唐闸城镇的打造,多数是由英国设计师汤姆士和中国设计师孙支厦所规划,风格和谐统一,布局紧凑合理,从而保留下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理想城镇遗址,这在当时乃至现在均属罕见,具备极高的文化遗产价值。

        唐闸工业区传承张謇“父教育,母实业”的救国思想,反映了新旧社会交替中优秀知识分子探索革新的精神。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参观张謇生平展陈,赞扬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张謇以唐闸为中心,秉持“为通州民生计,为国家利源计”的救国办厂宗旨,推行“棉铁主义”和“地方自治”相结合,“通商惠工江海之大,长财饬力土地所生”,建起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史上最为成功的企业集群,并由之衍生出教育、医疗、慈善等服务功能。其纱厂命名为“大生”,油厂命名为“广生”,茧厂命名为“阜生”,都包含有“救民于水火”的爱国情怀。

        工业遗产是城市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佐证,是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依托。推动唐闸工业城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其要素完备的现实基础,更有其凝心聚力、推动保护利用的长远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保护好、传承好唐闸工业城镇遗产,一是提升遗产保护的整体意识,对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要求,建立统筹保护利用的领导机构,树立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的理念,加强遗产管理工作。二是注重遗产空间保护的系统性,工业遗产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唐闸工业城镇的保护不应限于几个历史建筑,而是要整体提升唐闸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风貌,恢复展示近代工业遗产的原始要素,再现百年历史城镇的辉煌景象。三是注重保护方式的灵活性,要使遗产在保持特质的同时,融入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从而保持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四是注重加强公众宣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工业遗产保护属于全体人民,只有唤起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于遗产价值的认识和尊重,促进群众的自觉保护行为,遗产保护才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作者:丁宏,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基地副主任,江苏紫金传媒智库高级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