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3日 星期二

    科学的春风吹遍神州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3日 05版)

        1978年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资料图片

        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研究人员在华中科技大学引力实验中心磨制用于精密测量引力的钢球。新华社发

        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中国移动工作人员在调试5G基站。新华社发

        上海植物园科研人员程琳(左)、张蕾蕾在温室观察记录花菖蒲新品种生长情况。新华社发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一台安装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播种机在播种棉花(2020年4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作重要讲话。科学的春风自此吹遍神州,激荡起重视科学研究、尊重知识分子的洪流,科技工作开始全面复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党中央不断调整和完善科技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为科技事业定性 给知识分子正名

        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被公认为新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里程碑。会上,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发表重要讲话。他后来回忆,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主要讲了两句话,一句叫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句叫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前,播音员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书面发言《科学的春天》:“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82岁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仍然心绪难平。当年,他是全国科学大会的年轻人:“大会的大部分会议是小组会, 我们小组大多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华罗庚、陈景润、张广厚等都在我们组。当年参会的老科学家比较多,小平同志的讲话让大家欢欣鼓舞,有的人把这称为‘第二次解放’。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作古,但当时的景象还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也曾回忆:“粉碎‘四人帮’,使知识分子政治上获得第二次解放,但是精神枷锁还不少。听了邓副主席讲话,感到思想上也得到了解放……为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扫除了一大思想障碍。”

    对各方面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春天里,新中国的科技工作开始全面复苏。全国科学大会前后,恢复科研机构的学术委员会、恢复技术职称、重建国家科委、恢复国际学术交流、科技体制改革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中国工程院院长的徐匡迪曾回忆:“全国科学大会以后,所有科技工作都得以逐渐恢复:过去封起来的实验室都开放了,全国各个地方、社会各界也都逐渐开始重视科技,科研经费也都有所提高,也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改变,使整个知识界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大家也开始积极投入、努力工作,争取把失去的时间再抢回来。”

        全国科学大会掀起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热潮,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科技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说:“全国科学大会不仅是中国现代科技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次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对我国的科技、教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中央尝试开放和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扬宗也认为:“科技事业的拨乱反正和开放改革,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左’的错误和确立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开启了先路。”

    聚焦自主创新,向科技之巅迈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科技的春风不曾止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引下,党中央以开拓创新为常态,学习新情况、掌握新问题,认真研判国内和国际的科技发展态势,不断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李侠教授认为:“回顾改革开放的43年历史,可以发现中国科技界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中国科技所取得的成就,最大的推动力量来自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都是正确决策的结果,而这些重大决策的线索都体现在党中央召开的六次全国科技大会中。”

        李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六次全国科学大会、全国技术创新、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情况:

        “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可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破冰之会’。”他认为,这次大会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科技界的两大难题:科技属性与知识分子问题,然后把科技界的创造潜力引向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在1995年5月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强调了人才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1999年8月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后发布《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本次大会的亮点在于明确强调: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06年1月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纲要》确定了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提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了比较具体的8个定性目标和4个定量目标。

        2012年7月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可见‘创新’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李侠说,“正是在这次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6年5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次会议把科技发展的主干道聚焦在自主创新上,可以看作是中国科技界的梦想之旅的新起点。

        李侠说:“梳理这六次会议,从科学大会到科技大会到科技创新大会,我们可以发现党的科技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变化,一脉相承的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变化的是根据国内、国际形势作出的理性调整。”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也有新调整——刚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未来,这些要求都将逐步细化落地。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回望“科学的春天”,我们对新的征程更加充满信心。在春天里,我们步履坚定,向科技之巅迈进。

        (本报记者 齐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