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法治政府建设不够重视、基层行政执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不够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亟须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力量比较薄弱、信息化程度不高,是陕西省法治政府建设中一度存在的“六大短板”。以补齐短板为目标,陕西省委省政府着力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双驱”工程、市县法治政府建设评估工程等“六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推动信息化建设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0年6月17日,西安市凌波照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先生来到莲湖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理牌匾标识设置审查。
“开店还需要同时办理占用城市道路许可证,工作人员告知我可以并联审批,在同一窗口提交一套资料就可以同时办理这两项审批,当日就办完了这两项业务,真是太方便了。”王先生满意地说。
针对法治化营商环境亟须提升和法治政府建设信息化程度不高两大短板,陕西省精准施策,推出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工程和法治政府建设信息化推动工程,明确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保障机制,切实推动问题解决。
在西安市莲湖区,当地创造性地梳理、推出了“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树”,即以生命树的形式梳理自然人人生4个阶段36个主题、59个事件、200个事项以及法人存续期间3个阶段26个主题、68个事件、489个事项的办理地点和所需材料等,通过逻辑匹配、资源整合,实现办事流程再简化,加快构建群众、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
2020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的首部国家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陕西西安入选全国标杆城市,其良好的法治和营商环境改革经验获得重点推广。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城市赋予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但同时,劳动关系纠纷也多了起来。2018年,一酒店负责人因债务纠纷跑路,30家供货商为讨债集体封门堵路,社区干部在赶往现场处置的第一时间联系了法律顾问,有了律师的释法明理,纠纷很快得到妥善处置,供货商们最终通过法律手段,合理合法地表达了诉求,维护了自身权益。
陕西省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力提升基层法律服务水平并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西安市全面推进人民调解“三库两平台一基地”建设,市区两级实现行业调委会和全市镇街、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涌现出“米浩源”“张兴无”等品牌调解室和王旭等一批全省、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延安市推广“九平调解模式”,共调解纠纷3780件,成功率超97%,履行率近99%;铜川市成立独立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构——铜川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案件调解成功率95.7%,调解协议履行率94.6%,医患双方满意率达98%。
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让群众的纠纷在家门口解决。“我就跑了一趟,把该交的证件、资料准备齐,找公司要工资的事情,维权服务大厅就一管到底了,对于我们打工者来说省心、省力,很方便。”通过法治调解要回9000元工资的打工者邹先生激动地说。
近年来,陕西省各市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市(区)的重点内容和主体工程,大力推进市县法治政府建设评估工程和乡镇(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强基工程,坚持把法治贯穿基层治理,筑牢法治保障,彰显法治为民本色。
强化法治意识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抓手。
陕西省着力部署的法治政府建设“双驱”工程和政府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提升工程这两大工程,就是直指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法治政府建设不够重视与基层行政执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这两大短板。
陕西省每年对市、县、镇三级党政主要领导和省级国家机关负责同志进行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对省、市、县、镇四级政府法治建设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两年实现了全员培训的目标。去年,渭南市组织了全市5000余名国家公职人员在线学法考试活动,举办各类法治培训班37期,培训人员1850余人次。渭南市还落实“以案释法”,组织市级20个重点执法部门分管领导开展行政诉讼案件旁听庭审,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能力,让人民切实感受到执法的公正。
为了更好适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陕西省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在省级层面,完成《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陕西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等15部法规规章立法任务。在市级层面,完成了《西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宝鸡市养犬管理条例》《渭南市停车场管理办法》等12部法规规章立法。西安市从2015年以来,对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民法典等相悖的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8次,涉及法规规章近200部,累计修改102部、废止12部。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见习记者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