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2日 星期一

    “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

    讲述人:安徽皖新智图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永红

    作者:本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2日 07版)

        六安市图书馆内,母亲和孩子正在阅读。资料图片

        【奋斗足迹】 

        我还记得2019年6月29日那一晚,六安市图书馆开启试运营的前夜,我不知道“三年磨一剑”的产品能否受到老区人民的喜欢,不知道这前所未有的“跨界营业”还有哪些缺陷,我甚至不知道管办分离、社会化运营的全新模式能走多远。

        所以,6月30日当天的盛况对我来说,既是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那天,看着图书馆门前等待进馆的读者排起长龙,我心里五味杂陈。毕竟,这是安徽省最年轻的市级图书馆,在模式上又是首创。

        两个月后,数据显示,8月到馆客流量157067人次,日均5817人次;图书流通量32023种,201294册次,日均7455册次。

        再到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六安市图书馆与其他公共图书馆不同。管办分离、社会化运营的模式——在新形势下,我们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作出了积极探索。

        1990年,我从武汉大学图书馆系图书发行专业毕业,进入安徽新华书店工作。当时,音像制品市场火热起来,刚工作两年的我被抽调组建音像发行所。从那以后,我一直以“拓荒者”的身影在忙碌。2000年,安徽省建设图书城,我被抽调负责运营。2015年,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与铜陵市政府合作,打造了铜陵市图书馆“馆店一体”新模式。

        在外人眼里,新华书店的人只会卖书,缺乏图书馆运营管理经验,现在要“平地起高楼”,简直不可思议。好在安徽文化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一直在文化领域不断探索。为运营好六安市图书馆,我们成立了安徽皖新智图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队伍从最开始只有我一个人,到现在发展成为拥有60多人的专业团队。从一个项目到一个公司,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我们做了很多探索,有经验,有教训,更有了信心。

        为了六安市图书馆开业,“冲刺100天”的日子里,我们每天工作14个小时。六安业务拓展经理陈盛文结婚,陪妻子回门后第二天就回到了岗位上;员工傅杰生病住院还带着电脑,以便随时传送材料……

        作为图书馆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的创新模式,我们始终以运营为核心来建设,以用户为中心来运营。作为六安市图书馆的“守夜人”,是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奋力拼搏、齐心协力,才最终促使项目顺利落地。

        创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运营不到两年的六安市图书馆,目前已经成为皖新传媒图书馆全馆型委托运营管理服务项目中的“旗舰”。目前,皖新传媒正在积极推进与安徽省太和县、蒙城县政府达成意向,建设运营当地图书馆项目。

        我们是奋斗者,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正在对既有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皖新标准”。我们相信,更多以用户为中心打造的“网红图书馆”,将在不久的未来出现在更多读者家门口。

        (本报记者丁一鸣、常河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