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思政课堂与现实结合起来,如何让思政课生动、活跃起来?最近,北京市丰台区给出新的解题思路。
3月18日,记者从“立德 育人 实践 创新——丰台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推进会”上了解到,丰台区围绕“百年党史·传承基因”“铁血卢沟·爱国情怀”“人文丰台·爱我家乡”“航天梦想·奉献创新”“劳动教育·创造幸福”五大主题,设计研发特色思政课程,形成9条思政课程精华路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在讲授的基础上融入实践、体验和研究等多种方式,真正让思政课程“活”起来。
思政路线内涵深刻 打通课内课外双课堂
寒假期间,丰台二中的学生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行走”中了解历史,感悟革命文化和民族精神。“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让我更直观地体验到了课堂和教科书上所讲述的历史,更深地激发了我报效国家的热忱。”丰台二中学生许怡在参观后说。
这是丰台区“行走的思政课堂”其中之一。丰台区拥有丰富的思政课程教育资源,如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文化旅游区、辽金城垣遗址博物馆、中华航天博物馆等,这些资源为丰台思政课的开展提供实践性基地。同时,丰台区高校教育资源特色鲜明,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戏曲学院、首都医科大学,这些也为丰台区思政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丰台区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围绕系列主题,按线路分专题进行思政教育实践,挖掘、利用区域思政教育资源和价值。在新发布的9条思政课程精华路线中,既有“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二七厂1897科创城—二七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文化旅游区”这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访路线,也有“辽金城垣遗址博物馆—丽泽商务区”“中华航天博物馆—东高地科技馆”这样历史与现代科技融汇的参观路线。通过课内课外“两个课堂”,让学生“知与行”并重。
思政教师亲身实践 让文物展品开口“说话”
思政课堂要“活”起来,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是关键。老师自己先做好功课,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所感悟。丰台区把教师队伍水平提升作为做好思政课的关键环节,先让教师深入了解掌握丰台思政资源内涵,为开好区域特色思政课程打下基础。
寒假期间,丰台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一次次走进抗战馆,探究观察老槐树上的警钟、地下的地雷、冰上的土坦克、船上的大抬杆等文物中的有效信息,亲身感悟历史见证中承载的抗战精神。通过这样的亲身实践,丰台思政教研团队修改了大大小小13个版本的教学设计,开发出课前参观抗战馆研学活动、课堂小组张贴精神磁卡、探究精神价值等学习活动课程,让文物、展品“说话”,让思政课“活起来”。
此外,丰台区以思政教师为骨干,其他教师融入,以小初高为主体,协调高校参与,发挥区域内学校、家庭、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各自优势,探索构建起了“全员育人”的协调联动机制,凝聚起强大育人合力。
在协调联动机制下,丰台区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大思政课堂”活动。如佟麟阁中学充分挖掘佟麟阁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引领,确立了“担当教育”的学校文化,高质量推进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课建设;航天中学提出了“老师人人皆为思政教师”的观点,从学校的航天科技特色切入,用航天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探索特色思政课建设之路;长辛店教育集群、卢沟桥教育集群等立足地域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研究等,育人效果显著。
融通课程分类建设 适应不同学段学生
3月18日,丰台第二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教育思政课。在线上、线下三场思政课堂上,针对小学生,老师通过讲解游击战让学生们掌握抗战历史;针对中学生,思政课堂着重讲解了全民族抗战的精神内涵;面向大学生时,老师则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和历史解析。
做好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丰台区对此进行了思政课程目标体系的整体规划建设工作。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丰台区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一整套大中小学“融通”课程体系。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
在此基础上,丰台区打造 “全要素”“贯通式”“实践性”思政课程体系。立足全要素,做到“三全”,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坚持思政课的整体性,强调相关主体和教育要素的综合发力;注重贯通式,体现“四融”,即大中小学融通、理论与实践融合、历史与现实融汇、教师与学生融入,坚持思政课程建设的统一性,强调不同学段和教育内容的联系;突出实践性,塑造“三精”,即打造精品课程、开展精彩活动、行走精华路线,强调思政课知行合一,以“大视野”“大格局”做好“大思政课”建设。
(本报记者 杨飒 张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