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7日 星期三

    《千顷澄碧的时代》:谱写全面小康的“兰考经验”

    作者:饶曙光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7日 15版)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

        近期,由宁敬武执导,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河南省委宣传部、兰考县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重点影片《千顷澄碧的时代》,以新时代兰考的脱贫经验为蓝本,采用多角度全景式的叙事手法向观众讲述年轻的证监会挂职干部芦靖生与兰考县委副书记范中州、四方乡党委书记韩素云为代表的兰考干部,相遇在中国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人民群众奋战三年,最终使半个世纪处于贫困泥淖中的兰考摘下贫困“帽子”,绘就新时代兰考脱贫致富、山乡巨变的壮美画卷。

        兰考脱贫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依靠的是扶贫干部不断传承的“焦裕禄精神”。为塑造出“焦裕禄精神”在兰考几代干部中的承续关系,《千顷澄碧的时代》首先通过互文手法将《焦裕禄》中大量经典镜头挪用穿插于片中,使两部影片建立起跨越时空的对话关系。这种创作手法不仅使影片具备了历史的深度与厚度,让观众能不断在跨时空的对比中获得兰考巨变的震惊体验,也唤醒了观众对焦裕禄共同的情感记忆,使观众能不断通过影片中的兰考干部形象去体察焦裕禄精神所散发出的万丈光芒。

        为凸显焦裕禄精神在兰考这片土地上的孕育过程,影片摆脱对单一干部形象的塑造,转而对干部群体进行描摹。片中既呈现了张永和、范中州、韩素云等中青年干部,也呈现了以芦靖生为代表的新一代干部群体。通过对干部群体形象的搭建,观众既得以全方位地认知兰考脱贫工程的艰难困苦,也深入洞察“焦裕禄精神”在兰考干部中的传递方式。创作者巧妙地将干部之间的关系注入了亲情元素。

        影片在表现扶贫干部高尚思想境界的同时,赋予其更多人性温度,对个体的特殊性进行了深度挖掘。如主人公芦靖生,于公,他是爱岗敬业,为坝庄人民鞠躬尽瘁的好书记;于私,他是疼爱女友,“畏妻如虎”的“暖男”。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富有个性化的人性色彩,使人物形象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

        干部形象的塑造还有赖于群众形象的衬托。不同于大多数扶贫题材影片专注于对扶贫干部崇高思想和光辉事迹的单方面描摹,《千顷澄碧的时代》聚焦扶贫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具象展现了坝庄干部和群众由最初的“鱼水关系”“油水关系”再到“手足关系”的转变过程。创作者并非单纯通过呈现贫困人民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物质生活得到提升来描绘这一过程,而是通过展现扶贫干部不断改善扶贫工作的不足,进而获得百姓的认可来进行体现。如片中重新识别贫困户、拆除县委大门、修建公益超市等桥段,体现出了兰考扶贫干部心系人民、扎根百姓的工作态度,使干群关系的转变形成了极强的说服力,让干部形象更加深入观众内心。

        《千顷澄碧的时代》不仅展现了兰考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付出的努力,也还原了兰考脱贫奔小康的方法。影片在讲述兰考金融扶贫这条故事主线的同时,细致展示了菌菇培育、水果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将兰考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经验完整地展现给观众,使影片具备了文献和学理的价值。

        “蹲下才能看见蚂蚁”是片中兰考干部一再提及的执政态度,而这种态度也适用于农村题材影片的创作。因为唯有躬身实践才能让观众触及脱贫攻坚的真实肌理,才能让观众走进扶贫干部和当地人民的内心世界。影片通过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向观众温情讲述了小康道路上的“兰考经验”。

        (作者:饶曙光,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