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两会期间,曾有委员和代表聚焦音乐美术等科目的社会考级问题,提出了“调整或取消音乐类考级制度”“制止儿童美术考级”等建议。
最近几年,音乐美术等艺术考级问题屡屡在两会期间被关注提及。社会艺术考级在中国已经开展近40年,经过发展,目前在中国已形成了音乐考级、美术考级(含书法考级)、舞蹈考级和表演考级等四大类、覆盖70多个专业的庞大业余考级体系。
艺术考级的大发展,为中国广大青少年敞开了艺术学习的大门,解决了数量庞大的艺术培训教师的就业问题,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艺术考级存在重技轻艺、重教轻育的导向,对考级评定结果的利用过于功利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与学的扭曲,使艺术教育走向短视与失真。再加上诸多利益的深度勾连以及由此形成的持续“逼迫”,在相当程度上给学习艺术的孩子们带来不小的干扰甚至痛苦,使他们丧失了艺术学习的快乐和享受,让越来越多的考级参与者陷入彷徨无助,致使艺术考级饱受诟病,持续引发争议。
对艺术学习而言,考级仍然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自我学习、约束、激励、肯定的学习方式,其“教会、勤练、有演有展”的教学路径,能够为青少年提供继续学习的目标、动力和手段,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习惯,培养聚精会神、持之以恒、自我控制等能力,并增进青少年对人与世界的理解。因此,在艺术学习及其社会考级方面,与其“取消”和“制止”,不如就此整体审视近40年的艺术考级带来的发展效益与社会融入情况,比如,到底是考级本身出了问题,还是考级治理的体制机制出了问题,对于那些亟待破解、纠正和变革之处,应下大气力推进相关工作。
2017年《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再次修订,其在制度设计上出现的非连续性、选择性收缩等问题,应在艺术学习的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和完善。推进艺术考级制度改革,要牢牢抓住艺术考级教学大纲和改革评价体系这个“牛鼻子”,引导行业和家长面向青少年终身学习的成长目标,锚定健康成熟的人格发展。要紧密依靠工作专委会职责,严格规范考级专业设置,精准提升指导教师专业素养和考评教师职业操守。此外,还需全面优化相关监管体系,畅通舆论监督渠道,利用自查报告、行业报告、年度发展报告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以艺术考级的名义侵害广大青少年群体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从严治理。唯有坚定改的决心,改到位、改彻底,方能推动艺术考级高质量发展。
(作者:许洪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艺术与国防教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