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7日 星期日

    贯彻新发展理念 引领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7日 06版)

    1、新发展理念内涵更丰富特征更突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采访中,多位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谈到,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发展好不好,发展的方向对不对,理念非常关键。新发展理念在整个经济发展当中处于统领地位,是管方向、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重要发展指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指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春海认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十四五’时期强调坚持的新发展理念,其内涵发生了螺旋演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委员认为,“创新”突出了居于全局核心地位的科技自立自强,强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协调”突出要求持续健康地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绿色”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开放”突出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享”突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带来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和人的全面发展。

    2、创新谋划“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草案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等作出具体部署,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坚持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委员指出,当前,GDP指标不应再成为“挂帅指标”,应该是预期性、结果性和后置性的指标。

        刘世锦委员说,“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会呈现“1+3+2”的结构性潜能框架——“1”个龙头引领,即城市化、都市圈发展为龙头,为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补足大短板,即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三大短板;“2”即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两只翅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要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委员这样说。

    3、新理念指引现代化建设开新局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这些主要目标。

        “草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等目标,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放在心上。”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杨德才委员认为,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有效解决,以为民惠民的“升级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瞄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等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四川省绵阳市副市长蒋丽英代表说。

        “草案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接下来应秉持协调发展理念,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下好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指出。

        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代表委员和专家们表示,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