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已经内化为每个中国人心中向上向善的力量。雷锋精神常青,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志愿服务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底色。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志愿者”成了生活中和网络上的高频词,“奉献”也从高尚变成一种风尚和时尚,无数志愿者正在中国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在社区、车站、机场等防疫抗疫前线,到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其中,武汉快递员汪勇不仅自己充当志愿者为医护人员出行提供保障服务,还组建起志愿者队伍,将服务扩大到用餐等各项需求;保定青年魏飞在武汉志愿服务后,又二次“逆行”支援石家庄;大连志愿者那君在消杀现场倒下,他的儿子毅然接棒,继续父亲未完成的工作……不断涌现的“凡人英雄”,彰显了共克时艰的民族品格。面对疫情,无数人选择了担当与奉献,由此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雷锋精神已经在中国生根结果,已经被无数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近日,中宣部命名了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这些学雷锋先进模范覆盖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包括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医院等基层单位,这更让我们看到学习雷锋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自觉,爱岗奉献也已经融入了新时代的公序良俗。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海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的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21%,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和热情正是雷锋精神不断焕发时代活力的生动注脚。
当我们在精神符号之外凝视雷锋,将他还原到他生活的场景中去,就会发现雷锋也是一名纯粹而炽热的年轻人,有干劲闯劲、热爱生活、心怀理想。如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年轻人闪耀着属于他们的光芒。00后戍边烈士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英勇战斗至最后一刻;研究生黄文秀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事业;还有1.2万多名90后、00后的青年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驰援湖北,用行动证明了中国青年堪当大任。
在新时代,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奉献是青春最美丽的姿态,新时代的年轻人成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常在常新,以个人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伟大梦想终将在接续奋斗中实现。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