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5日 星期五

    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张士英 刘勇 周洪双 冯帆 李苑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5日 04版)

        扫描二维码 了解更多内容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代表:

    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农民富起来,要靠产业振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我们必须重视农业领域各类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农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因此地方农业高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农科生的主力军。建议教育部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向地方农业高校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人才服务。

        当前,各级政府部门都有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但缺乏统一的平台进行协调。针对地方发展所需的专业硕士、公费农科生等高层次人才,要有培养计划和配套政策。针对农民的培训,不应只有农业技术,还应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内容。针对村主任、种粮大户、技术农民等不同群体的需求,要做到培训科学合理、精准有效。

        政府应搭建更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双向沟通。例如,高校和科研院所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能解决什么问题、产生多大效益?这些问题应该让广大的农民以及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充分了解。

        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委员:

    发展智慧农业 端稳自家饭碗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绩,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国农业农村长期存在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依赖度高的问题,再加上近年来城市人才虹吸效应明显,乡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都要吃饭,谁来种地”成为人民群众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呈现出高山、丘陵和平原等多样化地貌地形分布的结构形式,若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研发区域性的、适用于不同地形的新型农业装备,无疑是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一招。

        当前,全国众多农业院校都开设了智慧农业装备相关学科和专业,农业高校科技工作者正奋力攻关、谋求创新,但我国智慧农业装备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智慧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工作,让全天候数据监测、云端控制平台、智能机器人等先进设备更多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最大限度减少人工投入,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大提升和大飞跃。

        黑龙江省绥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级教师徐贤淑代表:

    继续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稳固脱贫成果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在一线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乡村中很多人缺少用以谋生和发展的一技之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乡村振兴的推进。

        所谓“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职业教育是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越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得好、同地方经济建设结合得紧密的地方,乡村发展也就越好。

        我认为全国各地都应该加快实施“中职教育扶贫国家工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把未完成学业但有就业潜力的青壮年等送进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按照各地经济建设实际需要情况,把大量劳动力纳入职业教育培训计划;推进实施“东西部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等。特别是黑龙江等边远地区,应尽快主动联系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进入当地,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适用性人才。

        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委员:

    筑牢乡村振兴“健康线”

        健康乡村建设是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农村医疗服务供给水平与亿万农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近年来,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日趋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日益规范,农村医疗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与群众对更好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村医疗设备相对落后、药品配备不齐、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匮乏等问题仍然存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范基层百姓因病返贫,全面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基层百姓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

        我们应该依托创新科技,让医疗服务更加人人可及,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投入力度,完善乡镇卫生院的软硬件设施,改善乡村医生的从业环境和服务条件,推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智能化建设。加快配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数字化诊断设备,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慢性病监测能力。

        (本报记者赵秋丽、张士英、刘勇、周洪双、冯帆、李苑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