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4日 星期四

    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代表:

    “让文物活起来”,拓展文化影响力

    作者:本报记者 刘江伟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4日 08版)

        作为从业30余年的文博工作者,我能够切实感受到“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博事业迅猛发展的态势。

        这五年来,全国顺利完成了1.08亿件/套可移动文物的登记普查,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增至5058处,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40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顺利推进,“考古工作”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五年来,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把“线下”和“云上”有机联系在一起,拓展了博物馆的功能。一些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把大学内设博物馆转变为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更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教育的功能,346万件可移动文物数据信息向社会开放。“少儿博物馆”“流动博物馆”等一批新的推广形式层出不穷。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我国文物工作者走出国门,参与考古、文物保护国际合作,通过出入境展览让国人了解世界,同时拓展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当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文博事业正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这几年,我也不断为文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鼓与呼,先后提出了《尽快出台〈中国博物馆法〉》《加强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关于严厉打击文物盗掘及走私的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两会召开之际,我建议文博事业要继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同时要把文博改革发展整体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广大文博工作者应积极担负起文明的发掘者、守护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发挥文博人应尽的职责。

        (本报记者刘江伟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