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漫步在太湖之滨的湖州南太湖新城,入眼满绿,踏土皆热:南太湖十景,人文荟萃,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南太湖未来城,重大产业项目全面开建,商务大楼拔地而起;铁公水物流园,成吨货物集装运往港口,世界型内河码头加快建设;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快融入……
2018年6月,南太湖新区应运而生。挂牌成立近两年来,南太湖新区坚决贯彻落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坚持生态优先,优化资源配置,以项目建设大突破为主线,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着力打造全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示范区、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浙北高端产业集聚地、南太湖地区美丽宜居新城区。
实干担当,成绩斐然。2020年,南太湖新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2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实践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生态转化纵深推进;构建“一湖,两城,三区”的空间功能布局,绿地与新城产出“真金白银”……
开局就要奔跑、开战就是决战!当好“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主力军排头兵,南太湖新区在行动。
绿色使命
写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的生动样本
翻开历史的案卷,南太湖新区足迹可以追溯到春秋时吴国筑丘城,张志和在西塞山下写下《渔歌子》,项羽在弁山秣马厉兵。无数历史往事、时代韵事都在这里回响不绝,印证着这方土地和人民的进取与赶超。
当我们把指针再挪近些,又从南太湖新区发展的进程中,看到南太湖人的创新、实干、情怀。
湖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南太湖区域的保护开发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太湖南岸呈现了朝气蓬勃、日新月异的繁荣景象,已经成为湖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翼。南太湖新区地处浙江省湖州市北部太湖南岸,总面积225平方公里,重点整合了国家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国家级平台,一个是湖州工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一个是风光旖旎、旅游服务业发达的南太湖“外滩”,两大平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水到渠成。
成立至今,新区坚持生态化、高端化、引领性,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生命健康、休闲旅游等为主的“3+1+N”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并逐渐构建起“一湖、两城、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湖”,是拥有300平方公里的太湖水域面积,既重点保护太湖生态,又大力开发“文化+休闲”产业,绿地将产出“真金白银”。
“两城”中,南太湖未来城 (长东片区) 依托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等新经济业态,未来实现“办公室与青山绿水只隔一块落地玻璃”;湖州科技城搭建“从孵化到加速”一站式创业服务体系,让高层次人才在这里拎包入住,安心创业。
“三区”中,绿色智造集聚区拥有两个万亩大平台,集聚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产业集群及产业园;滨湖高端度假区坐拥千年遗址邱城和太湖名山弁山,滨湖旅游、生态康养等文化新业态蓬勃开展;城市人文活力区激活老城区细胞,培育城市经济新业态,更显活力和智慧。
绿色发展,既是南太湖新区成立的初心使命,也是不懈追求的目标。
布局“绿”。南太湖新区绿色高端产业体系中,处处可见“绿”。覆盖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核心、生命健康、休闲旅游的“3+1”主导产业形成绿色智造与现代服务双轮驱动;N个未来新兴增长点发展壮大以绿色金融、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
保护“绿”。2020年,南太湖新区聚焦生态赋能,高标准践行“新理念”。健全转化实践的生态保护、价值实现、绿色金融等推进机制,研究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实践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排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八大任务,加快推进十大标志性工程。
建设“绿”。南太湖新区持续实施太湖岸线综合治理、污染源整治、渔民居住上岸、生态修复、基础配套建设等五大工程,太湖水质连续12年保持Ⅲ类以上标准。高标准打造生态绿廊示范带,完成西塞山路、湖山大道、弁山大道景观绿道建设,稳步推进长兜港岸线综合整治、长东南片四漾景观工程。
招大引强
借“长三角之心”集聚全球高端产业
刚刚落下帷幕的南太湖新区“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第二届投资贸易与科技人才洽谈会收获颇丰,新区的工业平台、长东片区、科技人才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平台,得到了各地客商的青睐,总投资达761.04亿元的30个项目悉数签约。借助长三角中心的区域优势,新区作为太湖南岸的区域经济新矩阵显露雏形,各类高精尖项目竞相落户。
打破界限、重塑版图的17个月时间里,新区用一份份高质量答卷书写着“新生日记”。2020年,更是它完整成长、蓄势待发的一年。这一年投资额超千亿元的背后,是高质量的项目落地,是高水准的格局规划,更是高素质招商团队的支撑。
“我们是高精密制造行业,对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南太湖新区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人才供给,还有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让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落地在这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会根说。
卫蓝新能源年产20GWh固态电池生产线项目,是新区第二届投资贸易与科技人才洽谈会上签约的“大好高”项目之一,由中科院物理所专家团队领衔,锂电项目总部项目集聚硕士以上人才500名,项目预计总投资56亿元,主要生产储能电池、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固态电池,项目分两期实施,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60亿元。
南太湖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签约的项目投资总额大,集中度高,项目总体质量也好,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有4个,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信息经济产业等南太湖新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
2020年,新区在签约项目上把住质量关,为进一步打造产业化集聚平台创造新的可能。4月下旬签约落户的湖州见闻录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动力配套区土地回填和地勘工作,现阶段正在进行厂房装修改建工作。企业生产的高频滤波器芯片,性能达到国际一线品牌产品同等水平。企业负责人表示:“该项目规划最大月产能5000片/月,产品将应用于手机、物联网终端设备、5G信号基站、无人驾驶汽车等多个领域。”
而2020年7月开工的超越数控智能制造基地前不久厂房已经封顶完工,接下来就是设备进厂和调试。超越是国内全固安全计算机引领者,也是国内100%全产业链可控企业。“湖州基地一期主要引进两条高端智能PC整机生产线,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万台高端智能PC整机的生产能力,之后会陆续投入,打造集生产、适配、运维、展示、培训以及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产业中心。”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可期
崛起一座创新宜居的美丽新城
成立近两年的新区,正在努力建设好南太湖绿色金融中心、湖州科技城、人才大厦等重大平台,筑好平台才能集聚产业。
目前,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聚了微宏动力、安达汽配、新兴汽车部件等骨干企业,基本形成了覆盖动力电池、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的上下游产业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引进了多个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在新型显示领域形成了较强竞争力,在集成电路领域具备了强大的增长后劲;生命健康产业有南太湖药谷研发中心、药谷标准厂房等总面积达2.14平方公里的专业公共配套,引育了特瑞思药业、海王健康等4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
从318米的高楼远眺,南太湖可尽收眼底。一幅蓝图在南太湖未来城(长东片区)项目建设现场徐徐展开,南太湖CBD项目东区、西区正在开展桩基建设,主地标年前开工。“3年后,南太湖未来城将初具规模。”长东片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表示。
目前,未来城总投资320亿元的15个重大产业项目全面开建,50余幢商务大楼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首个以绿色金融命名的“南太湖绿色金融中心”已落址在这里。
“创业办公与绿水青山只隔一块落地玻璃的未来生活,将在这里成为现实。”长东片区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表示。窗外是生态,窗内是生意。未来城重点培育绿色金融、总部商务、智创研发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未来,天能、永兴、大东吴、中新等集团总部将如珍珠般分布于溇港漾塘间,形成生态型商务总部集聚区。
“高端商务、现代办公在楼内,森林氧吧、休闲绿道在楼下,太湖风光就在窗外。”每天在现场督促项目的湖州东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新说起自己的畅想。
与南太湖未来城南北呼应的,是已经建设3年的湖州科技城。湖州科技城核心区面积15平方公里,已经集聚了以中科院、浙大、电子科大、上海交大研究院为引领的科研创新平台3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国家级专家52名、省级专家93名、南太湖精英计划团队255个,搭建“从孵化到加速”一站式创业服务体系,是高铁板块投资的首选之地。
“科技+新业态”,这既是两座新城的未来,也是南太湖新区的明天。按照规划,南太湖新区将建设高能级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未来产业研究院,布局一批公共大数据、基础研发支撑、技术验证试验等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同时深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创新,建立“政—企—社”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为两大新城崛起注入产业动力。
蓝图已绘就,砥砺正当时。225平方公里的这方热土,无数的南太湖人将在产业革新集聚的道路上接力奔跑,为把南太湖建设得更好而奋斗。他们逐绿前行,勇创新绩!
(徐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