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1日 星期一

    绿色黎平城 红色聚宝盆

    讲述人:黎平会议纪念馆副馆长 杨祖华

    作者:本报记者 吕慎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1日 07版)

        黎平会议纪念馆副馆长杨祖华(左)用英语向外国游客讲解长征历史。资料图片

        【奋斗足迹】

        我今年53岁,当过县文物局局长,现在又在黎平会议纪念馆工作,文物保护早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文物是前人留下来的遗产,与文物相伴是一种福气。

        黎平是个文物大县,有413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3处、省级文物34处。特别是红军长征留下了大量遗迹、史迹、故事和文物,堪称红色文化“聚宝盆”。

        2019年中央决定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这无疑是黎平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千载难逢的机遇。

        以黎平会议召开地——翘街为中心,黎平县的红色文物和历史建筑密集分布。2011年,在由我牵头的黎平“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申报工作小组”努力下,黎平翘街荣膺全国共50条、贵州唯一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目前,我们正在借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机遇,对黎平会议会址、黎平会议纪念馆的展陈进行改版提升,计划在翘街街区逐步设置长征期间金融、后勤保障、老干部和干部家眷及伤员安置、机关保卫、红军战斗,以及明代屯兵、木商、会馆、民间信仰等展览展示馆、博物馆,丰富翘街的文化及旅游内容,提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感召力和产业号召力。

        消防水压不足曾是翘街文保的痛点与难点。我在日常维护和实施项目时,注意节约资金,集腋成裘,终于在2017年解决了翘街消防用水水压不足难题。翘街左所坡的田氏宅院、坝寨乡高场村的杨氏住宅,均是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等同志住过的地方,处于“濒危状态”。为了保护好这两处文物,我经常与主人拉家常,劝说主人一定要保存好宅院的原貌。

        我们黎平的红色文物不仅在翘街,在全县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比如洪州镇草坪村刺篷寨鼓楼,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这里。2017年,担任县文物局局长时,我协调筹措资金对其进行全面修缮。2020年12月,我还自费给鼓楼制作了木质楹联:“仙气润草坪,心境无尘跨两省;鼓声穿刺篷,灵源耀日照三山。”

        由于研究人员缺乏,黎平长征文化研究还有大量学术空白,相关成果非常少,大量研究资源仍存留在乡村老人的口耳相传中。近年来,我把研究重点从民族文化调整到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对全县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田野调查,完成了30余万字专著《翘街旧事》的撰写,该书将于近期出版发行。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近几年,我们纪念馆和宣传、文物部门组织了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将旅游线路与各文物点有机串联起来,让文物创造出了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

        长征文化是黎平古城历史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构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加强古城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有骨架、有血肉、有鲜活的地方文化气息。我相信,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黎平段的建设,将把各处文物点亮成串,促使生态黎平在文化旅游上出现“爆款”,加速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报记者吕慎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