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育人使命中的“人教温度”
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70年来,人教社在基础教育教材和教育图书编研出版上辛勤耕耘、接续奋斗,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教社在教育部党组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等上级单位的坚强领导下,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聚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凝聚起“铸魂育人”的强大合力。
肩扛使命,用“铸魂工程”夯实“中国底色”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决定了他们将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教材的每次革新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人教社一直是国家教材改革创新的参与者和重要实施者,先后主持或参与制定了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编写和出版了多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工作,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一系列教材建设新理念的提出和新政策、新举措的实行,标志着我国教材建设步入了新时代。2017年秋季,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由人教社正式出版发行,在全国各地中小学起始年级开始统一使用,2019年秋季学期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这套教材全彩色印刷、16开本,尤其是课本中穿插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以及精美的插图和版式设计,令学生们爱不释手。2019年,高中统编三科教材也正式在全国部分省份投入使用。
三科统编教材在编写中坚持德育为先、以学生为本、继承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尤其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成为给学生打下“中国底色”的铸魂工程。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人教社作为一支中坚力量,在统编教材的编辑、出版发行和师资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2年以来,人教社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各个编写组,承担了编写、送审和编辑出版过程中大量具体和繁重的工作。全社有5个编辑室直接参与了三科教材的编辑工作,还有很多部门参与各个环节的工作,选配的都是素质过硬、政治过硬的中青年骨干力量。2017年秋季开始,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全国起始年级正式使用。人教社专门成立了统编三科教材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教材出版发行工作方案。每年教材生产的高峰期,人教社都会组织多路人马到全国各地督促检查教材的印制发行工作。同时,还要组织数百万教师的线上、线下的培训工作,面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组织专门的专家巡讲;每个学期开学之后,人教社还要配合教育部和教材编写组到各地学校组织调研和回访。2019年,中央领导在有关批示中对统编教材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此乃铸魂工程,统编教材是基础,成功完成,功不可没!”
作为目前国内全品种出版义务教育特殊教材的出版社,人教社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保障特教教材工作的顺利推进。近年来,人教社又承担了特殊教育新课程标准各学科教材研发的国家任务。截至目前,共编写出版了盲校16门学科163册、聋校12门学科119册、培智学校10门学科90册,正在逐步投入使用。和学习英语的中小学学生相比,中国学习俄语、日语的学生人数很少,但人教社在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的背景下,依旧在俄语、日语教材的编辑出版上投入了和其他学科一样的专业力量。“作为服务于全国基础教育的出版社,不能因为不赚钱,教材使用者少,就把原来做的事情放下。不但要一直坚持继续做,还要做好,去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人教社认为,这是国有文化企业一份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中小学教材建设中,也有人教社浓墨重彩的一笔。2007年,依据“爱国爱澳”的教育总目标,围绕当代社会对澳门青少年提出的公民素养要求,澳门教青局邀请人教社合作编写出版教材。经过13年的持续努力,2020年人教社已陆续完成了中小学品德与公民、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与出版任务。这三种教材基于澳门教育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实际,在系统呈现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有机融入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教育,引导学生增进爱国爱澳情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增进澳门地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断提升国家的教育和文化力量。
以文化为魂,铸国之“重器”;以教材为基,育时代新人。作为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国家队、专业队,人教社先后编研出版了11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7万余种,发行量逾750亿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怀大爱,特殊使命中的特别温暖
70年来,人教社联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版发行工作者为保障中小学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这一政治使命付出了巨大努力。每年春秋两季,当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在脉脉书香中开始新学期第一课时,也是人教人最幸福的时刻。而2020年新年伊始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第一课”的气氛变得格外紧张。
疫情就是命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不能开学,新学期的教材就发不到师生手中。为保障湖北全省600万中小学师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人教社免费为之提供数字教材等数字资源和应用服务。随后,为纾解全国各地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燃眉之急,人教社又推出了2020年春季学期人教版中小学教材的电子版,免费供全国的广大教师在家备课、网络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等使用。
行动就是责任。“教材上网”四个字的背后也是一场“战役”。在如此短时间内大规模发布当季新教材电子版,在人教社历史上尚属首次,难度也可想而知。因为春季教材涉及20多个学科(学段)的近600个品种,涵盖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和特殊教育等多个领域,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等门类,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电子版的安全上网,工作量巨大,程序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周密配合、无缝衔接。为了实现目标,当人教社的“集结号”吹响,相关业务人员放弃了春节假期,克服疫情困难,全力以赴投入到产品的应用保障工作当中。通过人教社上下一心的奋战,顺利保障了电子教材的上线和稳定运行,为广大师生居家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累计访问量超过3亿人次。同时,人教社还面对湖北乃至全国免费提供了“人教数字教材”“人教点读”APP等大量数字学习资源,捐赠资源价值超过3.7亿元。
“中小学教材既是一些小书,也是一本大书。为了编好这本大书,人教社编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专业专注的工匠精神,进行着一场永不停息的接力赛。”这就是人教人心中的“教材情结”。耕耘更知韶光贵,不用扬鞭自奋蹄。这些带着温度的行动,只是人教社70年发展长河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人教社多次荣获先进出版单位奖、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先进单位、三科教材出版印制发行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等多个奖项。尤其是2020年,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的获得,肯定了人教社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慈行善举。
砥砺前行,脱贫攻坚中的“人教答卷”
2020年,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助力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人教社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人教社发挥自身优势,爱洒云南、新疆和西藏等边疆贫困地区。尤其在对云南宾川县、广西大化和那坡县等地的帮扶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脱贫答卷”。
牵手滇西,打造“教育+文化+科技”智力扶贫模式
宾川县,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云南省大理州,境内居住着以汉族为主的多个民族,曾是云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自2013年起,来自人教社的6位中层干部先后被选为挂职干部,去往宾川县担任协助教育扶贫的副县长,探索出一条颇具“人教社”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
精准着力破难点。几任挂职干部在宾川期间,坚持人教社提出的“智扶为主,物援为辅”的帮扶原则,并积极创新经验。帮扶中,他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广泛开展人力资源培训,举办了16期“人教—宾川教育名家讲坛”,举行了30多场次的全国名师学科教师培训活动,组织了6期党政和教育干部培训班,派出百余名青年骨干教师外出跟班学习。同时,挂职干部创新扶贫工作思路,打造了“书香校园”“清零计划”“共同成长周”等典型扶贫项目,还深入乡村精准帮扶,解贫济困,助力脱贫攻坚,对宾川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人教社累计支持宾川资金、物资价值达1000多万元,积极协调社会公益机构援助项目和资金1400万元。
智力扶贫增动力。7年来,人教社将“教育+文化+科技”三种智力扶贫模式作为精准帮扶宾川的核心内容,与宾川各级各部门双向发力,多措并举,“输血”与“造血”并重,将扶贫对象重点从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到家庭子女身上,着力于青年劳动力教育、文化、科技素质提升。通过教育精准脱贫,助力当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文化精准扶贫,提升了宾川干部群众、贫困对象及广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强了民族地区文化自信,激发了内生发展动力;科技精准扶贫,提升了宾川葡萄特色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提高了贫困对象产业发展和就业能力,实现了“富脑袋”和“富口袋”。
精准创新补短板。“稳而实,精准发力,注重持续性,一任接一任‘钉钉子’……”谈及人教社对宾川县的对口帮扶工作亮点,黄强社长如是说。7年来,人教社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精准”这个核心,本着“宾川缺什么,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出实招”的思路,紧扣教育、文化和科技扶贫,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结合脱贫攻坚需要和宾川教育、文化和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开列“帮扶清单”,为宾川量身定制了“书香校园”“人教—宾川教育名家讲坛”“清零计划”等创新教育扶贫产品。人教社立足文化宾川建设所需,倾力为宾川出版了乡土教材《家在宾川》和大型乡土文献“宾川丛书”。人教社还牵线促成院县合作,引进“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助力打造宾川鲜食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宾果儿”,有效助推宾川葡萄产业提质增效。
情暖边疆,架起教育脱贫的“万里天路”
新疆的民族教育事业是全国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以来,人教社先后选派两位中层骨干赴新疆教育出版社担任挂职副社长。他们在援疆工作中表现优秀,一位被授予“第八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记功一次;另一位在挂职期间年度考核连年优秀,工作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
近6年来,人教社累计向新疆捐赠图书25万册,码洋合计586万余元。援助新教社资金242万元,着力推动该社信息化建设和双语教育、职业教育等课程教材研发与出版工作;捐赠价值68万元的“人教e学”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将《数字校园》代理权交给新教社,以此为平台提升新疆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数字化建设;无偿为新教社提供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系列丛书的型版,协助翻译出版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
在自然条件严酷、发展基础薄弱的西藏,也留下了人教社教育帮扶的“民生之举”。多年以来,人教社持续以减免教材租型费用的方式与西藏人民出版社合作,由其在当地承印、发行人教版各科中小学教材。作为支援藏区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2016年秋至2019年秋,人教社义务教育教材、普通高中教材在西藏自治区共减免费用1490万元。同时,人教社从2006年开始就长期对口帮扶西藏自治区教材编译中心,捐赠资金累计100万元,帮助他们提高教材编译水平和改善办公设施。2019年,人教社又与西藏教材编译中心续签了对口援助协议,将在 2019-2022年间,分批向该中心捐助资金60万元。在资金援助的基础上,人教社还在西藏地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师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当地教学水平。
助力收官,坚决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
在脱贫攻坚战最后的总攻阶段,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其中,“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最后52个未摘帽贫困县,因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成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近年来,人教社在部党组和有关司局的部署、指导下,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持续重点帮扶。
自2018年开始,人教社与教育部教材局合作开展了“统编教材西部巡讲活动”,主要面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展开深入培训。先后深入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青海西宁四站展开了巡讲,参训教师达数千人。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下培训不能开展,人教社针对新疆、西藏地区和江西革命老区等地开展了线上巡讲活动,将14个视频课程上传发布在此活动的专门平台。继续通过“三区三州教师研修平台”服务各地教师,目前平台投放课程资源685课时、名师工作室资源513课时,开展统编教材培训84场,捐赠、开通用户49579人,累计使用平台学习1825785小时。
2020年,人教社为52个最后一批未摘帽国家级贫困县累计捐赠图书和音像制品近7万册(套),码洋220余万元。捐赠了《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电子期刊60余万册,合计实洋超过500万元。开展了“52个县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学专项网络培训”,包括中学数学、小学数学、中学英语、小学英语、化学、物理、生物、地理8个学科,参培人数近5万人。同时,人教社员工联合教育部思政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总部部分员工,面对广西大化、那坡两县的部分家庭贫困学生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共捐资169万元,用于资助部分贫困学生。对大化、那坡两县的农产品进行消费扶贫,共购置超过100万元的扶贫产品。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绵长隽永,智志相长。十八大以来,人教社按照中央、教育部党组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和统一部署,依托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优势资源,为曾经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滇西地区以及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捐赠资金、图书和数字资源价值已经超过4500万元,同时以各种方式加大智力扶持,培育其内部“造血”机能,切实提升了当地的教育和文化软实力。
“目前,包括宾川在内的所有贫困县已全部摘帽脱贫。未来,乡村振兴之路还很漫长,巩固脱贫和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很繁重。人教社对于改善教育不均衡状况的初心永不会改变。”人教人最大的希望,是挂职干部们在帮扶期间播下的“智力扶贫”的种子能持续在滇西、新疆、西藏乃至西部大地上生根、发芽、传播和升华。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人教社将牢记中央领导同志的谆谆嘱托,在中宣部、教育部等上级单位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出版发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推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精品力作,把人教社打造成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高品质精神食粮的国家基地。同时,人教社还将继续热心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履行好国家大型文化企业应有的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带着温度再出发!
(任轩)
数据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