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1团退休职工、全国劳动模范郭选忠的双手时,我的心里一惊。他的右手四根指头竟然只有半截。
这位16岁就从贵州老家来到181团种羊场当起“羊倌”的老人,今年已经71岁了。从一个小伙子,到如今的白发苍苍,又是残疾的老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故事与感动。他的老伴姚得芬告诉记者,郭选忠到181团后吃了很多苦,年龄小不怕,怕的是他不懂养羊的技术。为此,他买来书籍自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技术员求教,最终成为种羊场的“土专家”。1998年,郭选忠被评为兵团“十大养畜王”,2000年获得全国劳模称号。
听到我们的谈话,郭选忠不好意思地说:“这都得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团场对我的培养。虽然退休多年了,但我仍然在一线工作。”看我不解的样子,郭选忠笑着说:“我现在养了近千只羊,只要我能干,我就会把羊一直养下去,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帕米尔高原上的柯尔克族牧民托合提巴依·居马洪,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皮羌村的一位普通牧民。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很长一段时间,托合提巴依·居马洪和大家一样,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贫困的阴影。2016年12月,对口帮扶的新疆边检总站根据他们的情况,出资35.6万元建成4000平方米的养殖合作社,同时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托合提巴依·居马洪的生活这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位脸上被晒成“高原红”的汉子说起这个巨变,满眼都是感激的泪水。他说:“有了党和国家的支持,特别是有了新疆边检总站的帮扶,我们在2019年终于实现了脱贫梦。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多学一学科学养殖技术,让我的羊更肥更壮,出栏更快,挣到更多的钱,让家里生活更富裕。”
当看到这些刚刚摆脱了贫困,开始走向幸福的人们所表达出的强大内心追求时,我深深地感到:脱贫不是目标,而是新起点。作为一名历史的记录者,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记录下他们奋斗的脚印。让这些奋斗者的身影成为历史的见证,成为祖国最美丽的风景,成为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最好的动力。
为了见到郭选忠和托合提巴依·居马洪,我需要跨越千里,搭乘飞机、汽车,一路上遇到路面打滑、风吹雪、极寒天气,我都没觉得辛苦,因为我已经被他们内心的强大所深深感染。
(本报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