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儿越来越浓。各地的乡村春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一种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文化联欢,乡村春晚从形式到内容都稍显粗糙,但却越来越受基层群众的喜爱。如今,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和机构的支持下,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乡村春晚正从乡村小舞台走向社会大舞台,从区域的“小欢喜”发展成遍及全国的“大联欢”。
乡村春晚的“前世今生”
一般认为,最早的乡村春晚源自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月山村,从1981年该村第一次举办“村晚”以来,已经整整40年。它是由月山村村民在每年春节期间自编、自导、自演的联欢晚会。月山“村晚”,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一些经典特色节目已经形成品牌,如每年的“农活农装秀”用舞台秀的形式再现了农民在田间地头日常劳作的场景,既表现了农民的乡土生活状态,又展现了农耕文明的传承,还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都市时尚的审美——一种返璞归真的乡村之美。
如果不纠结于“村晚”这个概念,而是在更长的历史脉络中考察,就会发现月山“村晚”并非凭空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春节群众文化活动是一个重要传统。至少1949年以来,每年春节期间,各地方政府都会要求村庄组织一些春节文化活动。应该说,深入人心的乡村春晚,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进行组织和制度建设的动人见证。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广大农村纷纷成立“农村俱乐部”,这是一个听上去就颇为时尚的机构,似乎与彼时的乡土中国格格不入。“农村俱乐部”包含了文艺宣传股、社会教育股、科技推广股、体育活动股等内设机构,负责农村全部的科学、教育、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并且大多数村庄的俱乐部,都会在春节期间组织一场联欢晚会,基本都是农民演给农民看,这不就是今天的“村晚”吗?2019年,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官店村的“村晚”现场拉起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官店村农村业余剧团(1950—2019)”以示传承。几十年前,这个剧团就隶属于当地的农村俱乐部。
今天全国各地正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一些农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如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包含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等,这与当年的农村俱乐部的内设机构如出一辙,其中“文化服务平台”就负责每年的乡村春晚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组织保障,再加上“乡村大舞台”“文化礼堂”等硬件配置,为新时期的乡村春晚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村晚”这道风景的底色是文化自信
农民曾被形容为“沙发里的土豆”,在一些人的旧印象里,他们大多喜欢躺在沙发上看各类肥皂剧和搞笑的娱乐节目。但从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乡村春晚来看,农民已经不再满足于观看别人的演出,他们更愿意自己上舞台。
这是一个重大转折。
一直以来,如何看待及发挥乡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能动性,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一个难题,甚至有人把他们称为“386199”部队,将之视为需要帮扶甚至拯救的对象。但是,在乡村春晚的舞台上,他们表演节目时所焕发出的朝气告诉我们,他们同样是乡村振兴不容小觑的力量,对于文化传承、家庭和睦甚至乡村未来都有重要价值。一方面,空心化是当前大多数村庄都面临的困难,但一个小孩的演出,常常能让一家三代人观看,从而为村庄凝聚人气,强化情感;另一方面,在晚会的策划、筹备、编导、演出过程中,亦可以看出村民的自我组织能力,这完全可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从“2017年全国乡村春晚网络联动”到“2019年全国乡村春晚百县万村网络联动”,再到“我们的小康生活——2021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的全网直播……“互联网+”和数字化成为乡村春晚的发展方向,村民们也实现了从区域“小欢喜”到全国“大联欢”的转变。
“村晚”的流行与直播的覆盖,说明农民的文化需求在不断升级,而“村晚”正在成为新时代农民重要的自我表达方式。近年来,互联网上农民的形象常常被建构为低俗、丑陋,甚至有些愚昧落后,但通过乡村春晚,中国农民用自己的歌声、舞蹈向全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展现了崭新的新时代农民形象,他们不仅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而且美丽动人、朝气蓬勃。不管歌声是否动听,不管舞姿是否优美,只要农民朋友们大胆登上舞台,勇敢地唱出来、跳出来,那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这道风景的底色是文化自信。
在“村晚”中寻找乡村治理之策
乡村春晚很热闹,网上不乏一些乡村春晚的搞笑段子。但如果认为乡村春晚的目的和功能仅仅是娱乐搞笑,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文艺从来都不是单纯娱乐,而是寓教于乐。现实中,很多地方的乡村春晚以文艺为方法,去回应乃至解决乡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村晚”的节目内容都十分接地气,有的讲述关于婆媳关系的故事,有的分享外出务工遭遇的酸甜苦辣。不管何种节目,在价值取向上,都温暖人心,催人向善。有的“村晚”,一番乐呵之后,村干部接着在舞台上表彰先进,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这场全村人难得一聚的晚会上,很多村里的公共事务得到讨论,从而培养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他们的村庄共同体意识。
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必然去占领。站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阵地建设的高度去重新认识乡村春晚,又会得到新的启示,尤其是把区域性的阵地搬上互联网,将更有利于正能量的传播。2021年,江西省浮梁县严台、沧溪、港口三个村联合举办“云村晚”,除了传统晚会演出,还增加了国风、带货等当下流行元素。最值得一提的是,“云村晚”上,村干部走访贫困户,同村民“围炉夜话”,共同谋划村庄未来发展。如今很多青年回村参与乡村建设,如何处理新老村民的关系,正成为当下乡村治理中无法回避的议题。基于此,浮梁的“云村晚”还特意安排老村民向新村民讲述村庄的历史,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乡村不是城市的后花园,乡村春晚不能按照城市对乡村的想象进行展演,也不能仅用艺术标准去衡量其价值,而要看其社会效果。受疫情影响,2021年很多乡村春晚从线下搬到线上。比如,“欢乐过大年·迈向新征程”——我们的小康生活2021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中,天津、河北、广东、贵州等全国14个省市的相关村和社区,就在云端开启了一场东西南北中跨区域的“村晚”创意接力大直播。我们有理由相信,“村晚”云直播更包含着一种朴实的、温暖的、来自社会深处、可以将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的力量。
(作者:沙垚,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