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7日 星期日

    寒潮之下,海上油田的破冰行动

    作者:张磊 撰文/摄影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7日 11版)

        “荷叶冰”环绕下的锦州9-3油田。

        采油工人利用吊笼登上平台。

        工作人员用热水冲冰。

        工作人员手动清除油井平台栏杆上的冰柱。

        破冰船驶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水迹。

        【影像札记】 

        进入大寒,作为渤海油田管辖下的锦州9-3油田海域,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20摄氏度,海面冰层厚达18厘米,平台桩腿及导管架周围的岸冰、重叠冰厚度更是达到30—40厘米,给油田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挑战。锦州9-3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北部海域,是中国海油纬度最高的油气生产中心之一,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油田都处于“冰川时代”。

        拍摄这组照片时,气温虽然还没有降至一年中的最低点,但我也必须穿戴好平台上专用的防寒服,才能抵御海上的严寒。为了拍摄到采油工人日夜奋战抗冰的画面,我在现场拍摄了好几天,但是,对于那些在海上工作了几十年的采油工人们来讲,这几天时间只能让我对他们的工作有个初步了解。

        采油平台实行倒班制,每个员工要在海上工作28天才能回家,每个班次有70多名员工,所有工作和生活用品都需要从陆地运输过来。轮班时,采油工人早上7点从兴城码头出发前往锦州9-3油田。兴城码头距离员工宿舍有40分钟的路程,他们6点之前就要起床准备出发。

        抵达平台后,采油工人利用吊笼将自己和携带的行李从船舶甲板“吊”上平台,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空中运输方式。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采油工人还可以乘坐直升机往返陆地与海上平台。

        在真正来到这里之前,我并不知道,海上的浮冰其实是慢慢“生长”起来的。起初,海面上的冰块看似不大,但由于海水的流动,海冰迅速蔓延,经过堆叠后能够达到几十厘米的厚度。海冰在波浪的推挤之下互相撞击,还会产生如荷叶形状的“荷叶冰”。

        海冰运动时,对采油平台有巨大的推力和撞击力,如不及时清理,就会损伤输油管线,甚至会导致油轮无法靠泊,影响外输作业。由于靠近海岸,锦州9-3油田海域的海水中夹杂着大量泥沙,这使平台周边区域的海冰异常坚硬,对平台导管架的撞击力也更为强烈。

        面对冬季寒潮等特殊天气,在油田生产区域,坚守岗位的近百名员工组成“抗冰保产”冲锋队,奋战在井口区、带缆走道、储油沉箱、平台周边海域等冰情重灾区。他们携手并肩,战风雪、斗严寒,全力以赴确保油田生产及油轮外输工作安全平稳进行。

        在海上采油平台拍摄记录的几天里,每天夜晚,我都会被海冰撞击平台的特殊声响所惊醒,这种感受很难用语言形容,既新奇又可怕。但对我来讲,与采油工人日常工作的艰辛与孤独相比,自己拍摄上的困难是微不足道的。深夜里,天空中的月光和海上采油平台的灯光,好似宇宙中仅有的两个闪光点,而采油工人就是在这样的茫茫大海中,夜以继日、年复一年的工作,让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撰文/摄影:张磊,系天津日报资深摄影记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