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4日 星期四

    继续教育是应对职场焦虑的法宝吗

    ——德国营造学习型社会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丁莉婷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4日 14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浏览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世界教育之窗】  

        长期以来,德国一直因其职业教育体系为世人所称道。不过,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职业教育只解决了就业问题中的一步,即劳动者从学校迈向社会的这一步。而实际上,对于已经身在职场的人来说,谋生技能的落后和职业前景黯淡才是难以化解的焦虑,并以职场危机等形式呈现出来。想要保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继续教育。知识付费在全球如此火热正是这一背景下的结果。

        德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移民、高失业率、老龄化等各类社会问题,应对这些挑战的办法之一就是“继续教育”。德国的继续教育历史悠久、体系完备、保障有力、覆盖全面,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其相关经验对世界各国的继续教育发展均具有超前的借鉴意义。

    1.继续教育:保就业的药方

        德国继续教育起步早,历史悠久。早在一战前,德国就有数量众多的业余教育机构。德国的继续教育发展建立在“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础上。1969年德国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为“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所谓“双元制”,指所有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为职业学校,参训者学习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指可以为参训者提供实践机会的企事业单位等实训场所。通过“双元制”的培养模式,在打通知识与实践联系通道的同时,一方面降低了企事业单位的选人用人成本,同时也针对性地提升了劳动力素质;与此同时,降低了劳动者就业难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德国的高失业率问题。因此,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有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之称。德国优质的继续教育一方面源于其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方面则得益于政府与社会的有力保障。

        随着社会发展转型速度的日益加快、数字化大潮的日益深化、个体对文化精神层面诉求的日益强烈,世界各国对继续教育的重视都与日俱增。然而,却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这般把继续教育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支持与发展。2019年,德国政府宣布出台“国家继续教育战略”,旨在数字化时代加强人才培养、营造新型继续教育文化。这项国家战略联结了包括德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商界、工会等各种力量,共同致力于为劳动者提供更加透明且易获得的继续教育机会,通过此项国家战略激发和提升德国未来的国家竞争力。依托该战略,进一步推广普及继续教育,把继续教育作为德国应对数字化转型风险和抢抓转型机遇的制胜之举。

        德国向来对继续教育重视有加,现在又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给予极端的重视,为德国继续教育全面纵深、高速优质的发展提供了决定性保障。

    2.脱产培训:教育法律支持

        德国涉及继续教育的立法众多,历史久远。如前所述,德国的继续教育建立在完备的职业教育基础上,德国的职业教育立法甚至可以追溯到1182年颁布的《科隆车工章程》,这一章程被认为是德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开端。发展至今,德国已形成了针对继续教育的全方位法律保障体系——不仅局限于一部专门性法律的保障,而是在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内容的法律中都有关于继续教育的内容。例如,《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了各类企业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体;联邦政府的《劳动促进法》明确了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改善就业结构,促进经济繁荣;《联邦促进培训法》对参训者的费用做出了明确规定;《高校常规法》规定要对高校师资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高等教育框架法修正案》强制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继续教育;《职业晋升促进法修正案》为学习者工作后获得学校资历认可提供了支持,有效提升了继续教育的参与率;《教育假期法》规定了工作者脱产参加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国外专业资格的认可法案》使得在国外获得的资格证书在德国得以被承认并具有同等的专业性,德国继续教育的国际性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德国一系列的社会法典改革中也有多处与继续教育相关。与此同时,各州也通常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继续教育的地位、主体、内容、组织形式、保障政策等。

        可见,德国在继续教育方面的立法不仅历史悠久,且与时俱进;不仅有专门性法律,且有各类相关法律的支撑相辅;不仅有国家层面的宏观保障,且有切合各州实际的具体方案;不仅有宏观方向的指引,且有切实可行的有力举措。德国完备的继续教育立法是德国继续教育规范发展、有序发展和可控发展的规范性保障。

    3.积极充电:企业和个人的内在驱动

        德国的继续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竞争和效益机制为驱动,虽然是一项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但无论是企业、组织还是个人,其对继续教育的重视都来自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正是由于这种市场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德国的继续教育呈现出优质与高效的特点。

        在德国,企业是法律规定的提供继续教育的主体,在市场的主导下,这种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就企业而言,提升劳动者素质对促进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之德国政府对企业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持,企业有足够的动力开展继续教育。德国很多企业都设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设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评估手段等,培训结果可以得到其他机构或领域的互通认证。这些企业的培训中心也可以向社会提供培训,其收费标准、培训内容、开展方式等都具有自主性。这就使得企业一方面有巨大的积极性开展提升员工劳动技能的培训,同时也有巨大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培训水平以增加培训收入,既可以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又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实现。如是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企业主导开展继续教育的意义已超越单纯的企业发展而涟漪式地扩散向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与此同时,法律规定,德国的五大继续教育机构(企业、有关成人教育的各类学校、民办的或独立的继续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和国家政府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这种竞争精神不仅存在于五种培训机构之间,也存在于各类培训机构内部。这种基于制度安排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关系,为德国继续教育注入了动力与活力,驱动德国继续教育呈现出优质与高效的发展导向。

        可见,市场主导作用在德国继续教育领域的充分发挥为德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性保障,使德国的继续教育得以持续发展、优质发展、高效发展。

    4.职业分析:继续教育的内涵支撑

        德国的继续教育研究历史悠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德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引。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技术学校委员会就开始了职业分析的研究工作。1957年成立的德国成人教育研究院是专门从事继续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实体性机构。旨在通过对有效、先进的成人学习和教育手段的研究,改善全体成人的个人发展、社会参与及就业状况。研究院还致力于提升德国继续教育的国际可视度,并将其研究工作置于欧洲背景加以讨论,继续教育的国际化之路早已起航。发展至今,德国不仅将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且聚集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不仅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也培养了相当数量的优质继续教育师资;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也对全世界的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起到了引领作用;不仅逐渐建立起了系统化的继续教育研究体系,也逐步向纵深化的方向发展。

        德国的继续教育研究早已超越了目前诸多国家关注于对继续教育本身的意义、价值、发展方向、具体举措等前期研究范围,已拓展至后端研究、提升研究和周边研究。如近几年德国的继续教育研究开始聚焦于其自身的历史脉络的梳理,关注接受教育后的能力提升评估,反思继续教育机构自身的学习提升,探讨继续教育供给侧服务的改革,商探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问题解决乃至经济学领域的价值等。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的趋势日益彰显。

        德国在继续教育研究领域的成果不仅为继续教育自身的发展指明了航向、提供了科学性保障,也为其他领域的现实问题乃至理论研究提供了借鉴。使德国的继续教育呈现出科学发展、理性发展和前瞻发展的面貌。

    5.终身学习:保持状态的社会氛围

        如果说前面所述是德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有形之轮”,那营造支持职场人突破自我的学习型社会氛围则是其发展的“无形之轮”,然而此“无形之轮”却如同一张“隐形之网”将各种因素有效地联结、融合,并产生了神奇的“加速度”,使德国继续教育这辆“跑车”在世界继续教育大赛的跑道上一骑绝尘。

        继续教育这一“无形之轮”,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德国的“国家继续教育战略”目标之一是营造新型继续教育文化。在国家层面把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来打造,德国实为先行者。然而实际上,继续教育文化在德国早已存在,它不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学科、知识或概念,而是一种全社会对继续教育自然而然的认可、践行,并将之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德国,继续教育不唯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工作方式、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就工作方式而言,接受继续教育是德国劳动者工作的一部分,是不被潮流淘汰、紧跟时代大势的必须之举;就发展方式而言,“职前学习是准备,职后学习是发展”已成为德国人的共识,参加继续教育是获得更高薪酬和更优发展机会的必经之路;就生活方式而言,德国继续教育不仅仅限于与工作相关的各类技能培训,更有为数众多的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园艺、绘画、音乐、文学等旨在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享受的生活类内容,继续教育是德国人提高生活品质的必然之选。

        在德国,无论是国家还是国民,对继续教育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就国家而言,继续教育不仅是一项关于教育的事业,更是一项事关就业、社会福利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之大计的战略。德国也确实通过继续教育,解决缓解了诸多发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就国民而言,继续教育不仅是提升工作技能、生存本领的方式,也是充分享受生活、提升自我的密钥。这也是德国私人培训机构学费昂贵却深受欢迎的原因。

        在德国,继续教育已超越了教育形式而深入普及为一种生活方式。继续教育从被动的继续“被教育”转向主动的继续“要教育”,从生活所迫的“不得不学”转变为作为生活一部分的“自然而学”,从以简单的提高职业技能、降低失业可能、增加薪酬为目标转向以实现全民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生活质量为目标。除了转变为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德国的继续教育正在孕变为一种更为普及的文化理念,营造新型继续教育文化的目标正在实现。

        (作者:丁莉婷,系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