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9日 星期五

    突破绝境 迎来希望曙光

    ——访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刘绍卫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9日 06版)

        【专家访谈】

        湘江战役不仅是红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战,也是对党和红军领导人的战略胆识、战术思维和领导艺术、领导才能的大检阅和大磨炼。湘江战役对党和红军领导人提出了在反思基础上构建红军整体军事战略的命题,在至暗时刻探寻希望曙光。这为红军确立正确的军事路线开启了一个窗口。

        记者:湘江战役对红军军事路线带来什么影响?

        刘绍卫:在惊涛骇浪中作战,军事路线最为关键。在湘江战役之前,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央红军存在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与以博古为代表的错误军事路线之间的斗争。湘江之战的惨败和血的教训,使红军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改变行军路线和战略战术。湘江战役以后,对湘江战役的反思和对“左”倾冒险主义的清算逐渐成为通道会议和黎平会议的主流,促进了思想解放,部分核心人物转而支持毛泽东,动摇了博古、李德“左”倾路线的根基。湘江之战为继续长征保留了一支能征善战、立场坚定的骨干力量,为中国革命留下了星火燎原的宝贵火种。

        记者:湘江战役对政治建军之路有何影响?

        刘绍卫: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发端于危难之际的人民军队,在极其艰苦残酷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经验之一,就是坚持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政治建军之路。在这场战争史上艰苦卓绝的湘江战役中,我军政治建军的优势得到凸显。湘江战役开战之前,党内一些高级干部和指战员就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决策提出不同意见,但并没有因此而各自为战,而是和衷共济、从令如流。他们在“誓死保卫党中央”的铿锵誓言下,绝对服从命令,从而确保党中央顺利突破湘江,将“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虽然湘江战役过去80多年了,但它传达出来的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革命信仰高于天、勇于担当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至今仍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记者:湘江战役对中国革命的前景有什么意义?

        刘绍卫:大挫折造就大变革,苦难铸就辉煌。湘江战役等血的教训和生死存亡的考验,推动了我们党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问题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指导问题,逐步形成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基本点的一系列思想成果,建设了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使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奠定了实现长征胜利的组织和思想基础。无论战局如何激烈险恶,红军将士始终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他们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最终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精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在血与火中杀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最后,从湘江战役到长征胜利的过程,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迎来了曙光。

        (本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