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组织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出席并讲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主持座谈会。中宣部文艺局局长诸迪、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以及总台相关部门负责人,《跨过鸭绿江》主创团队及主要演员,知名评论家等参与座谈。与会者分别围绕《跨过鸭绿江》创作播出情况、艺术表演、人物塑造、文化厚度、精神高度、现实温度等主题,分享创作经验,畅谈观剧感想。
创造了电视剧创作史上的奇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经过两年零9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作为首部全景式、史诗般展现抗美援朝历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跨过鸭绿江》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
这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总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制的4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近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圆满收官。慎海雄指出:“《跨过鸭绿江》是一部全景谱写国家英雄的史诗。全剧通过真实呈现历史本来面目,有力驳斥了历史虚无主义,起到了正本清源、激励人心的作用。该剧的播出既能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又能更好激励全国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忍向前。”
《跨过鸭绿江》的创作时间只有一年,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该剧导演董亚春表示:“我们深感使命光荣,意义非凡。我们为此所付出的一切艰辛劳动、辛勤的汗水都是值得的。”薛继军介绍:“剧组全体成员奋战100天,分成五个摄制组,跨五省市拍摄,终于如期完成。虽然时间紧迫、体量庞大、难度空前,但整个主创团队依然对制作细节精益求精。”
杨铮表示:“《跨过鸭绿江》在短时间内如此高质量地完成,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创作史上的奇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作者用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激励着自己,最终成就了“总台出品”的又一部精品力作。慎海雄在讲话中肯定了这部作品的成绩:“全剧不仅很好地完成领袖和英雄群谱的形象塑造,更谱写出一部壮丽的英雄史诗,呈现了站起来的中国人的精神品格。”
演英雄学英雄致敬抗美援朝精神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讲格局、讲谋略、讲信仰、讲人性的叙事策略深深抓住了年轻人的眼球。其中演员们的表演以情入角致敬英雄,再现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
在《跨过鸭绿江》中第70次倾情塑造周恩来艺术形象的演员孙维民动情地说:“全组上下演英雄、学英雄,都在用抗美援朝的精神鼓舞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严肃认真地创作这部作品。”以彭德怀为代表的志愿军司令部诸位首长,身处一线,在艰苦的地下工事里筹划战事、布置军事工作、下达作战命令,体现了不惧艰险、坚忍顽强、睿智清醒、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演员王挺饰演的韩先楚也是代表人物之一。有着丰富战争剧拍摄经验的王挺,用层次化的表演把韩先楚勇和谋背后的信念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张弛有度。以一线指战员为代表的英雄群像,与敌人进行血与火的较量,直接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人民英雄杨根思的饰演者黄垲翔表示:“在零下9摄氏度的拍摄现场,手都被冻得浮肿,但心中却升起了对先辈由衷的敬意。”邱少云的扮演者、演员侯俊光高度还原了火烧邱少云这段真实历史。侯俊光表示:“这是一部能够让普通老百姓走进战争,了解战争残酷、真实一面的电视剧。”座谈会上,青年演员纷纷表示,作为参演者感到由衷自豪,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了演员的责任感,也希望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喜爱这部主旋律精品佳作。
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积累了新的经验
《跨过鸭绿江》的创作充分体现了国家主导、各方面通力合作的制度优势。《跨过鸭绿江》从根本上说透了“中国为什么能赢”,这也让许多年轻人从剧中汲取了抗美援朝精神的伟大力量。诸迪指出:“《跨过鸭绿江》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积累了新的经验、开创了新的模式。该剧的成功为庆祝建党百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开了一个好头,对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实现由高原向高峰的迈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为志愿军后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侄孙张峰盛赞《跨过鸭绿江》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真实再现抗美援朝战争的教科书。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胡智锋表示:“《跨过鸭绿江》的播出,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教育意义和传媒与文化意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指出:“《跨过鸭绿江》为民族提供精神能量,为人类精神史谱写新篇,是人类电视文化史上的奇观。该剧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中国特色、中国优势。”
与会者一致认为,《跨过鸭绿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艺术水准与观众满意度为首要评价指标,通过独特的历史叙事手法、真实而震撼的战斗场景、感人的英雄人物和演员的精湛表演,实现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新突破。
据悉,2021年,围绕建党10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继续发扬《跨过鸭绿江》的创作经验和创作追求,用情用心用功打磨“总台出品,原创自制”,为观众奉献更多精品力作。(更多报道详见12版)
(本报记者 牛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