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

    如何让文明实践在乡村扎根

    讲述人:吉林省通化县西江镇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 吴忠桦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5日 07版)

        【奋斗足迹】  

        2020年冬至日,按照实践所计划安排,我来到包保村太平村实践站,为村民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乡亲们听得特别认真,还和我一起谈感受、谈收获、谈前景,几名产业大户对明年的种植项目也是满怀信心。当天的气温虽是零下20余摄氏度,但大家心里都热呼呼的。

        2018年,吉林省通化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作为镇党委书记,我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试点两年来,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始终在我肩头。

        “如何让文明实践在乡村扎根”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县实践中心的指导下,我结合乡镇实际,运用“传、树、帮、乐、倡”五种方式,传播党的政策理论、树立文明观念、帮助脱贫致富、丰富娱乐生活、倡导移风易俗,以此推进文明实践工作。

        为解决“有人干”的问题,我带头注册志愿者,组建“小镇有爱”志愿服务队,由我担任队长,全镇党员干部、产业大户、乡贤骨干纷纷成为志愿者。说实话,志愿服务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新词,大家不知道该干什么。因此,我们从环境清理、助耕助收、矛盾化解等群众身边事入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2020年疫情期间,志愿者们成为抗疫的骨干力量,开展排查和疫情防控工作。

        为传播好党的创新理论,我带领“草根宣讲员”深入田间地头,坐在农家炕头,为群众讲解政策理论。为了让基层群众理解得更透彻,我们发动文艺志愿者编写快板、三句半等,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引导农村群众树立文明观念、养成文明习惯是文明实践工作的重点。我们实践所结合“美丽庭院 干净人家”活动,在全镇评选出“美丽庭院”530户、“干净人家”640余户、“西江镇好人”130余人。太平村实践站专门建立了村史馆、红色文化长廊,文明风尚日益浓厚,2020年荣获了“全国文明村”的荣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民主村是省级贫困村,为尽快帮助其脱贫,村实践站集思广益,确定了发展食用菌、中药村、木耳等产业,鼓励和引导剩余劳动力到镇里的“西江月”农村综合体项目务工,2019年民主村顺利摘帽。如今,在实践所的引领下,太平村的江达采摘园、岔信村的大榛子、民和村的“金手指”项目都日益壮大,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2019年,农历腊月十七,由于低温干旱,岔信村的自来水一滴也没有了,村民得到几里地以外的山沟里挑水吃。村实践站及时筹措3万元资金,为村民打了一眼160多米深的水井,让大家在春节前吃上了干净的深井水。乡亲们还自编了一首顺口溜儿:“村里成立实践站,为民办事务实干,吃水不忘挖井人,百姓心里直点赞。”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我真切感受到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也深深感受到了农民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向往。我将紧紧围绕农村基层实际,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乡镇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报记者任爽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