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

    扩大内需畅通大循环如何重点突破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5日 04版)

        【权威访谈】 

        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时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面对发展环境深刻复杂的变化,如何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扩大内需,消费如何跑出“加速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接受记者采访,进行了权威解读。

    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求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怎样的内外部环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王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表现出强大的韧性,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百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是世界上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当前,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受疫情冲击影响,全球经济衰退凸显,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正在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和创新驱动,特别是我国拥有14亿人口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大的国内需求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求。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培育新消费,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缓释风险和对冲外部压力,消除企业避险情绪,提振发展信心,还有利于增强发展韧性和扩大回旋余地,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实现更充分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国内需求的扩大及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提升,其主要推动力量来自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与新技术推动的消费创新,出现了提质扩容的新趋势、分层分化的新格局,涌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增长点。坚持扩大内需,全面促进消费,是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弥补中高端商品消费和教育、住房、医疗等服务消费的短板,满足人们对更优质商品、更好教育、更舒适居住条件、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提速,三大积极因素推动消费加快复苏

        记者:从消费数据看,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1981亿元,比上年下降3.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您如何评价过去一年我国消费市场的状况?

        王微: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带来巨大冲击,消费复苏先抑后扬,刚性消费韧性凸显,消费复苏梯次渐进。与投资需求相比,消费受疫情影响更加明显,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0.5个百分点。但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消费市场逐步复苏,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季回升。

        疫情虽然对我国消费市场形成巨大冲击,但也倒逼消费创新提速,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加速涌现,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不仅有力地促进消费复苏,也成为我国经济复苏和实现增长的新动力。线上消费全面提速,“宅经济”带动新型消费模式加快发展,渗透率大幅提升。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9%,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向线上迁移,“无接触”服务创新加速。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医疗、娱乐、视听等一系列“无接触”服务呈爆发式增长,餐饮等传统服务也在加速“触网”。“直播带货”成为新亮点,营销方式创新快速涌现。新消费带动作用凸显,国货消费增长强劲;健康消费成为消费市场的新亮点;假日消费出现新变化;消费回流为消费市场复苏和提质扩容带来重要机遇。

        记者:从2014年到2019年,消费连续6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今年消费前景如何?

        王微:展望2021年,三大积极因素推动消费加快复苏。首先,国内外发展环境有望继续改善。中国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大规模传播,经济率先走出疫情冲击和影响。全球经济步入复苏,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OECD(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近期将明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5.2%、4%及4.2%,但较2020年仍有较大提高(分别高出9.5、5.9及8.4个百分点)。其次,国内市场供需总体平衡。IMF预测2021年世界CPI同比增速为3.4%,中国为2.7%,在全球供需压力上升的同时,中国市场供需相对更稳定。随着疫情防控机制不断完善、消费环境有所改善,居民对与疫情长期相处的适应性有所增强,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将稳步回升,有利于持续改善市场需求。最后,政府坚持把稳就业、稳市场主体作为政策支持的优先领域,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有望重新回到增长轨道。

        总体判断,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改善和市场环境稳定,我国宏观经济仍将持续稳定回升,经济循环更加通畅。在2020年全年较低基数的基础上,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实现4%-5%左右增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重点突破,让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更加强大

        记者:您认为目前扩大内需的主要“堵点”和“痛点”在哪里?如何畅通?如何使我国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

        王微:客观地看,虽然我国已经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但还不够强,还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消费潜力释放和新消费发展仍面临不少体制机制约束,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仍然滞后,交通、水利、能源、公共卫生、生态环保、农业农村、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对标国际先进加快制度型开放和提升我国市场的国际化水平的步伐仍需加快,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和市场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2021年经济工作要在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的基础上,把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投资后劲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需求侧管理,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提高供给质量和完善有利于内需释放的基础设施,促进商品和服务供给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为“十四五”开好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需求支撑。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和提升实际收入水平。在“六保”“六稳”的基础上,要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现更广泛阶层群体的收入水平提升;同时,通过加快完善社保,完善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政策等,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降低居民家庭负担等,稳定中等收入群体和提高消费支付能力,为扩大消费奠定稳定的市场基础。

        要加快提高供给质量,在食品、化妆品、服装、电子消费品等领域加快培育高端品牌,促进商品供给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促进消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促进餐饮、住宿、旅游、出行等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促进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进一步提升消费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进一步放宽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准入限制,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有效供给。

        要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形成供需衔接、城乡一体、内外贸联通的国内大市场。加快推动内需市场下沉,深入推进城乡高效流通体系建设,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加快推动跨境电商、市内免税店等国际消费新业态发展,促进内外贸加快一体化发展。

        (本报记者 张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