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党委要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把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和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高校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洋溢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展现改革创新的时代风采。
在实践中,如何避免高校党建活动与业务工作相脱节的现象,化解师生党员互动不足、教师党员引领学生不够的问题?西南石油大学的探索不失为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2017年以来,学校选取8个科研团队开展试点,将党支部建在团队上,师生党员混编为同一个支部,选拔科研教学能力强、思想道德素质高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支部书记,选拔志存高远、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支委成员,形成师生共建、教研互长的党建新模式。通过师生支部混编,培育了一批富有创造力的团队型党支部,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双核”协进、相融相促。
师生共建激活团队内生动力
“做实在研究,传英雄品质,当国之栋梁。”在与党支部成员一起参观了黄继光纪念馆后,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工程研究所党支部学生党员高岳在网络空间分享心得。两年来,在党支部书记朱红钧教授的带领下,高岳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不仅思想认识有了提升,还从一个科研新手快速变身为科研达人:在Energy等国内外专业领域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4次,获得国家奖学金3次。
2017年,学校对全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了大调研、大摸排,围绕党建与育人的融合不足、活动与业务的联系不紧密、师生党员互动不足等薄弱环节精准设计,几番征集意见后出台了学校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方案,并确立了首批8个混编师生党支部。海洋油气工程研究所党支部是8个试点单位之一。
“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容易将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割裂开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发展,最终的落脚点还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如何引领学生,谁去引领学生,带着问题思维来制定改革路线图,师生党支部混编试点便是破题之法。”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忠建说。
井筒完整性与安全研究团队党支部书记曾德智教授说:“师生党支部混编就像是织就了一张网,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不断激活团队内生动力,从而展现出不一样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结合混编支部的特点,曾德智带领支部成员建立“335”工作机制,围绕支部建设、团队建设、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五大模块进行有机衔接,从团队3个研究方向,选举3个支部联络员,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业务”的学习和研讨。
“同频共振,互融共进。”近两年,该支部党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承担横向课题30余项,发表SCI论文30篇,授权发明专利24项,出版著作3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建设课程《钻井与完井工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党建与业务“双核”协进
做好党建“加法”,实现业务发展“乘法”。通过师生党支部混编,西南石油大学绘就党建与业务“双核”协进的新图景。
储层增产改造创新团队党支部书记卢聪教授,获得过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还是国家技术发明奖、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这位年均飞行里程超5万公里,总是在实验室熬夜到凌晨一两点的卢老师,疫情期间仍奋不顾身奔赴油田一线开展生产指导,他献身石油、敬业乐业的理想信念,在支部学生党员眼中,就是最鲜活的“党建教材”。
学校副校长郭建春,作为储层增产改造创新团队党支部一名普通党员、一名科研工作者,在参加支部“过政治生日”集体活动,回顾近30年党龄,重温入党初心的庄严时刻,几度哽咽流泪,这份动容在他获得“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孙越崎能源大奖”等荣誉时都不曾有过。对此深受触动的支部学生党员申鑫说:“这份激励超越任何言语的表达,鼓舞我们不断攀越科学高峰。”
两年来,在支部“走进红色研究基地、走进尖端科技企业、走进油田施工现场”等活动的引领下,申鑫将信念转化为行动,发表学术论文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8项,脚步遍布新疆、内蒙古、山东等地的各大油气田,参与指挥施工数十井次,疫情期间还收到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发来的表扬信。同时,他成功入选四川省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并担任高校班班长,向其他高校的学子分享成长感悟。
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既是组织融合、平台融合,也是思想融合、业务融合,在支部混编的肥沃土壤上,一批批富有创造力的团队型党支部层出不穷,绽放光彩。
钻井提速科研团队党支部祝效华教授是“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支部成员心中的“团魂”。他拥有超强的科研能力、酷爱读书写诗,是大家眼中的“拼命三郎”。因为总喜欢给支部师生以及同事好友们送书,他还被大家笑称为“送书老师”。
支部学生党员王宁宁回忆,有一次在地铁上遇到祝老师正在看书,不忍打扰老师,她就安静坐在老师旁边,可是直到地铁到站,祝老师都没有发现她。王宁宁说:“这份潜心钻研精神太让人感动。”
特殊气藏开发团队党支部开启党建与科研育人相结合的特色之路,通过“混合式项目帮带制”,围绕制约我国深层、高压等复杂气藏高效开发的基础科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产出了一大批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作出了贡献。
油气装备技术及智能化科研团队党支部围绕党建、公益、学术等多个方面开展活动,形成了党建活动月、学术周论坛等制度。支部成员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带动团队20余名群众协同发展,党支部委员每人联系一个学生小组,每名党员至少联系两名师生群众,切实做到了解思想、传经带路、互动研讨、排忧解难。
钻头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况雨春教授发现,支部混编带来的嬗变是清晰的:读研期间迷茫无措的同学,受益于师友的信任和影响,成为支部委员和学术达人;无法忍受生产现场的艰苦环境而偷偷返校的同学,在支部老师的悉心教化下,成为经常蹲点一线解决生产难题、成果转化突出的科研新星,这些真切动人的例子不胜枚举。
解好混编改革“综合题”
为了确保师生支部混编改革取得更大实效,学校通过建立一系列党建组织机制、搭建活动平台、制定考核评价举措来进行保障。
西南石油大学所有基层党支部,在每周四下午都坚持开展党组织活动。在该校,有“两个时间”是雷打不动的:一是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二上午党委中心组学习时间,二是每周四下午全校基层党支部党组织活动时间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时间,不安排教学任务,在全校开展党团活动。
“以前,师生党支部开展活动,不是老师没空,就是学生没空,有些活动很难开展,效果也不好。现在星期四下午作为党团活动时间,我们支部开展各种活动就有了保障。”酸化工艺与技术研究团队党支部书记罗志锋副教授说。
为了解好混编改革的“综合题”,学校提出“一院一品一特色”的活动方案,支持以混编支部为首的一大批新型党组织开展创新活动,大力支持“支部+文化”“支部+实践”“支部+平台”等党建育人模式。学校每年划拨40万元,鼓励更多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动主题、活动方案、组织形式、活动载体。
“一个学院、团队、教研室,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精神文化,党建也要从这个基础出发,不能搞‘空中楼阁’,既要在机制创新上搭好台,也要在活动创新中唱好戏。”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忠伟说。
近年来,学校基层党支部共提出100项创新党建活动项目、40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项目。学校还通过设立“党组织活动创新奖”,坚持每两年进行一次评选表彰,不断增强党支部活力。
通过师生党支部混编的破冰探索,收获了基层党建改革的“连锁反应”:一个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六个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四个党支部在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工作中获批“全国样板党支部”,五个基层组织获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赵正文谈到,师生党支部混编带来了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但如何更加有力地推动改革走向纵深,仍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党建工作只有和学校教书育人工作、师生的校园生活作深层对接,才有基础,才有生命力。”赵正文表示,未来,学校将全面推进研究生党支部综合改革,推动教师党建与学生党建组织融合、思想融合、业务融合,同时还将面向全校基层党组织开放“党建工作书记项目”,形成实践性强、示范性强,解决实际问题,易于推广的基层党建务实成果和特色品牌。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本报通讯员 杨玉凤 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