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现在的家长,一提起孩子的学习就焦虑,普遍感到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常常因为督促孩子学习而引发“家庭战争”,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家长,也反映自家孩子不爱学习,这是为什么?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安富海针对这一现象在一些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希望产生的结论对我们当下的教育困境有所启发。
1.“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背后的不和谐
记者:一般来说,大家认为不爱学习的孩子都是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不良的孩子。但现在许多优秀的中小学生,甚至许多班级第一名的学生也不喜欢学习。这是为什么?
安富海:2019年底,深圳一所中学运动会上初中某班学生在方阵中打出“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的横幅,一经流传竟得到许多共鸣。许多中小学生高呼“太有才了!说出了‘劳苦大众’的心声”。言下之意,他们也不爱学习。这个横幅和附和者们的高呼让大人们哑然失笑,但这笑声却充满着忧伤。也正是在那段时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测试结果,在79个参测国家(地区)对15岁学生的抽样测试中,我们取得3科(阅读、数学、科学)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然而,与2009年、2012年我们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公布后“普天同庆”不同的是,这次教育界开始理性反思PISA测试暴露出的问题,包括教育均衡、师资短缺、学习时间、教学方法等。我认为,还应该深入思考我们的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关系的问题。因为学生学习的现状告诉我们,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存在不和谐现象,即学习成绩好,却不爱学习。
记者:常理告诉我们,喜欢学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安富海:成绩毕竟是学生自己考出来的,所以有必要去听听当事人的声音。带着这个“常理”,我随机访谈了参加过2018年PISA测试的三所中学的60名学生。“你喜欢学习吗?学习会使你感到快乐吗?”当听到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是笑而不答。参与回答的学生的答案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呵呵,还可以吧”;“喜欢,谈不上,应该说是被喜欢吧”;“不太喜欢”;“学习,作业,我听到这两个词心情立刻变差”;“还有人喜欢学习?疯了,肯定是疯了”。每个学校回答“还可以”的学生的数量都极少。
其实,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61位的数据已经充分说明了成绩好不一定爱学习。另外,PISA2018测试结果还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三科的学习效率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名也比较靠后。也就是说,学生不仅不喜欢学习,也对学校没有归属感。事实上这个结论根本不需要PISA测试来告诉我们,随便走进一所学校观察几节课或访谈一些学生和教师就能得出类似的认识。
2.睡眠和吃饭时间之外的每个时间段都填满了学习
记者:不喜欢学习,学习效率又相对较低,为什么还能考出“第一”的好成绩呢?
安富海:延长学习时间是我们的取胜法宝。虽然PISA2018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4位。然而这里统计的只是学校安排的学习时间,并没有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统计在内。众所周知,我国学生尤其是大城市的学生课外学习时间长得惊人。从这三所学校了解到,大多数学生一周内每天课外学习时间3小时左右,5天共15小时;周末两天的学习时间在8小时左右。这样算来,我国学生每周合计的学习时间一定会在79个参测国家(地区)中遥遥领先。2012年PISA测试结果也表现出这个问题,上海队代表中国内地参加在数学、阅读和科学总分第一,但是上海队还得了另外一个第一,就是学习时间最长,每周的学习时间是13.8个小时,加上课外辅导等,一共约为20个小时,而OECD的国家的平均值是7.8个小时。
如果大家认为这种统计说服力还不够,那我们再来看看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的情况。大多数中国家长重视教育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从幼儿园开始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统计显示,2019年杭州市家庭每年用于孩子课外辅导支出的费用为2万~4万元,2020年又上升到3万~5万元。几乎是家家都给孩子补习,少则三项,多则五六项。家长的这种高昂的教育投入足以让学生在不足的睡眠时间和火急火燎的吃饭时间之外的每个时间段都填满学习。
记者:是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近视率、肥胖率增加,这些问题这些年方方面面的人士都在呼吁,但一直得不到改善。
安富海:几次PISA测试使中国学生的优异成绩固然令人自豪,但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时间成本、身体透支和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沉重代价。2020年的调查显示,全国小学生的平均近视率大概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关键在于高中生81%的近视眼中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占到28%。另外,许多重点中学得抑郁症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自杀或曾想过自杀的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加。无论是对家庭、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来说,这样的事实都太残酷,这样的代价也让我们无法承受。
3.讨厌学校和学习,即使考进名校,也很难创造杰出的成就
记者:中小学生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勤勤恳恳努力地取得好成绩,但最后的结局却是不爱学习,这一现象的确让人忧虑。但可能很多家长并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孩子只要考第一,就能上好大学,就有好工作,那么一切的身体和精神上的付出看来也就值了。
安富海:“成龙成凤”的美好期望、“分数至上”的学习目标和重复训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讨厌学习、讨厌学校,甚至痛恨知识,在一些家长看来并没有什么。但是,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相当一部分看似优秀的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外在各种压力逼迫下进行的,一旦压力解除,他们必然会逃避学习,逃避学习的学生他们的未来将会是怎样的?这不是无病呻吟和矫情的忧伤,而是比关注分数排名更值得引起我们深思的问题。如果学生讨厌学校、不喜欢学习,即使他将来能够考进名校,也很难创造出杰出的成就。因为他内心对学习没有热情,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就不可能投入更大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自己所学习的内容,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我国从1985年前后开始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包括物理竞赛、生物竞赛、计算机竞赛等,每年都有很多获奖者,从1985年到现在30多年了。当年和中国的神童同台竞技的很多国外的小神童,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大家了,而我们却很少给世界贡献一流的大家。以澳大利亚出生的华裔数学家、数学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为例,他1988年获得奥数金牌时,尚不满13岁,当时中国也有不少学生获得奥数奖牌,却很少有人取得像陶哲轩这样杰出的成就,而且大多数已经远离了数学。
记者:爱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和热情,对学生的成长有多重要?
安富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可以说,实现这样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创新型人才。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学习体验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更是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在求知、探索、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绪和愉悦体验又会进一步促进新的求知、探索和实践,这种新的求知、探索和实践会将学习者带向快乐的学习和探究之路。因此,家长应该放下焦虑、捧着平常心多给孩子留一些自由的、可以充分发展自己兴趣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带着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体验热爱学习,健康成长。学校应该少研究一些解题技巧、高分秘籍,多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发生的机制,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高远的人生追求,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快乐的学习体验积极探索未知世界。
(本报记者 王庆环)